第6版:县域·石楼

石楼县委组织部:建强小区党支部 打通社区治理末梢

本报讯 为进一步使小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实际领导作用,推动小区党支部从“形式覆盖”向“实质作用”转变,石楼县委组织部通过“组织实体化、阵地实体化、机制实体化、服务实体化”四大核心路径,将城市基层党建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效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激发出小区治理“新活力”。

组织实体化,构建“根系式”治理网络。组织扎根、资源沉淀、服务做实,让党建真正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的支点。成立实体化小区党支部,设立书记(由社区下派)+副书记/委员(居民党员)的“双轨制”班子,选拔退休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或热心党员担任负责人;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凝聚力量、共享资源,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培育居民自治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小区党支部与物业联合成立电动车管理委员会、环境监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组建“五老”调解队(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化解邻里矛盾;深化“四双”报到机制,机关单位党组织与在职党员“双重包联”。

阵地实体化,打造“家门口”服务场景。聚焦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活动,打造“家门口”的暖心服务场景。组建工作小组,深入各小区进行实地调研,整合现有的国有或集体场所,通过新建+挂牌两种方式,实现了全县24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全覆盖;各小区依托党群服务站阵地堡垒作用,把党群阵地@你活动下沉小区,探索形成“党委组织策划、党支部具体实施、报到单位共建、党员干部带头服务、全员组织参与”的服务供给机制,聚焦“三清单”形成53个共建项目,依托小区阵地开展健康义诊、插花剪纸、儿童托管等活动100余次。

机制实体化,创新“闭环式”治理链条。探索推行全链条闭环模式,着力打造“社区周到”服务品牌。推行“三巡三访”制度,包联党员每日巡楼栋、每周巡公共区域、每月巡商铺,同步开展重点户走访、特殊群体家访、矛盾对象约访;实施“四步工作法”,制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链接共建单位资源(如医院义诊、学校托管);数字化赋能,通过政务服务一体机、小区微信群、物业问题反馈平台等渠道实时发布政策、收集民意,及时解决居民需求、问题;每季度公示党支部工作成效,接受居民评议,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小区党组织运行情况纳入社区书记年度考核,对连续考评优秀的给予经费奖励。

服务实体化,构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以基础服务为基,以全龄友好为擎,为居民打造更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引领美好生活。创新推出“银龄课堂”,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健康养生等课程,提升老年居民幸福感、归属感;创新打造“周末学堂”,党员教师义务辅导,让社区儿童学无忧;开发“惠民服务日历”,每月5日“邻里帮帮日”、15日“书记接待日”25日“志愿服务日”;创新“共享工具屋”“旧物置换角”等微服务载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