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丽霞)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离石区聚焦“三农”发展,以城乡融合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形成城乡互促共荣的发展新格局。
助力农业发展。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在坪头、枣林新建修缮142公里田间路,在吴城、信义实施农田灌溉工程,大力发展水浇地,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少于19.3万亩,产量稳定在0.28亿公斤以上。继续推进谷子、黑豆等特色农业补贴,巩固提升小杂粮、设施蔬菜、核桃等传统产业,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吴城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信义回龙塔高密度循环水养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发展提档升级。
建设和美乡村。坚持把更多精力往农村倾注、更多资源往农村汇聚,抓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产品开发和运营管理,组织丰富的民俗体验、文化展演等特色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旱井水提升改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年内新建“四好农村路”98公里,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
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完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机制,拓展“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联农益农成果利益最大化,保证105个村享受最大分红。加强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充分发挥五里铺产业帮扶车间作用,引导工业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驻村队伍管理,落实待遇保障,提升帮扶实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落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推进城市更新。配合市级加快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北川河文丰路桥梁工程等市政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龙凤南大街离石区检察院北侧、龙凤南大街与呈祥路交叉路口两个“天坑”治理。推进凤山片区、袁家庄片区、世纪广场旧城区等城中村改造,启动并完成虎山路改造工程。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完善信用评价与等级核定体系,完善小区配套设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心。
下一步,离石区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更大的决心推动优势互补,以更新的理念实现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努力让中心城区更具承载力,让和美乡村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