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吕梁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元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重大政治责任。”2025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食品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底板工程”,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构建起从生产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一、我市食品市场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常住人口为339.84万人,现有食品生产主体1544家,食品流通主体18619家,餐饮单位11355家。这一庞大的食品产业体系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食品安全监管创新实践

(一)制度创新:织密全链条监管网络

我市坚持高位推动,构建起“党政同责”、社会共治的监管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现责任落实无死角。

在责任体系构建方面,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出台《吕梁市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办法》,创新实施“四级包保”机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既压实了责任,又为基层减负增效,真正实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生动局面。

监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四个最严”为准绳,通过专项治理和风险监测双管齐下,持续完善监管体系。企业主体严格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落实“三类人”(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做好“三件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好“三本账”(每日检查记录、每周排查报告、每月调度会议纪要),形成责任闭环。

(二)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监管新模式

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构建智慧监管新体系。通过“互联网+监管”技术,建成覆盖全领域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其中,“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成效显著,文水县率先建成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在366家重点企业关键部位安装视频装置,实现“关键环节在线监管,安全风险实时可控”。

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统筹推行“合格证+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国家追溯信息平台注册生产主体达463户,10个重点农产品产地完成480户数字地图上传,为溯源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在白酒、肉制品等行业实现食品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食醋、饮料等领域延伸,目前249户食品生产主体建立了信息化追溯体系。这一创新实践吸引了辽宁、天津等省市前来考察,2020年11月更迎来国家总局专题调研,并在汾阳召开全省工作座谈会。

(三)协同共治:构建社会多元参与格局

市食安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研究制定《吕梁市202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明确相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打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食安监管“统一战线”,形成职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充分利用“12345”政务平台服务热线,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对接群众举报线索,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忙,确保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高质量发展中的专项整治与质量提升

(一)重拳出击: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开展“春节”、两会期间专项防控,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99人次,排查主体1050家次,整改隐患872条,查处案件5起,移送公安1起,没收货物1万余箱,罚没款16.8万元。

流通领域实施“特供酒”清源打链行动,检查经营主体10205家次,立案305件,罚没款79.89万元。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全市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单位共录入信息1739.6万余条;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发现并整治问题1652个,查办案件18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55份,约谈学校及相关企业16家。

执法办案保持高压态势。2024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13896人次,检查主体6512家次,立案690件,罚没款223万元。公安机关侦办食品类刑事案件115起,破案9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9人,移送起诉67起111人,涉案金额1237.29万元。

(二)标准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标准建设成果丰硕。山西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国家标准《白酒质量要求第2部分:清香型白酒》,立项市级地方标准29项。出台《吕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一2025年行动计划》,召开千亿级产业推进大会,17个科研项目助力产业升级。

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开展肉制品和豆制品小作坊示范创建,在文水县遴选8户小作坊实行“五统一”规范提升。全市259户企业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其中食品生产企业240户,小作坊19户。

(三)检验检测: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检测体系不断完善。整合8户检测机构、3所科研院所、7户企业的200余台设备资源,12个机构通过“双认证”,确保了基层检测技术不缺位。将“日常抽检+专项抽检”相结合,抽检工作科学高效,完成抽样12186批次,不合格率2.87%。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风险监测覆盖13县区,全市33所哨点医院及194所一体化试点医疗机构采集并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3232例。

(四)宣传教育:筑牢全民安全防线

充分利用2024年“3·15”宣传和全国食品安全周等活动,在公交、火车站、飞机场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举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全国统一销毁活动山西省分会场也设在我市,通过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产品,彰显了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

举办《从一粒粮食到一滴美酒》《全力护航“夜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校长话食安》等市场监管专栏,市级媒体制作推出新媒体产品《收藏!夏季食品安全指南来了》《短视频(科普一分钟)食品安全是什么》等短视频、图解、H5,以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对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报道。

四、展望未来:以更高标准护航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

一是始终坚持“党政同责”。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着力构建党委和政府负领导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相关部门负管理责任、社会各方负共治责任的工作格局,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围绕省、市确定的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围绕校园食品、农村食品、网络食品等重点领域,深入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领域的各类隐患。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管重罚。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罚。继续保持高频次食品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及时拦截不合格食品,严防严控食品安全事故。

三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知法守法水平。

四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重大案件的宣传曝光力度,形成震慑效果。严厉打击使用禁限用药物、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打击食用农产品领域多发性“潜规则”、食品非法添加,以及餐饮环节制售劣质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犯罪活动。聚焦白酒、肉制品等重点领域查办一批违法案件,严打重处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

五是强化社会共治共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吕梁)活动,讲好食品安全故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及时组织报道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宣传先进典型,加强权威辟谣科普信息的重点推送,不断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营造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国家安全,根基在民,重心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让我们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为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