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55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一次次振奋人心的发射,一项项令人惊叹的成就,不断刷新中国航天追梦筑梦的高度。
将每一次叩问太空之旅,当作新任务的起点,中国航天步履不停,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跨越。几代人接力,突破载人天地往返、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人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随着探月工程加速实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稳步推进,越来越强的火箭运载、深空探测等能力,将支撑我们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进发。
空间科学发展开启新篇章。“悟空”“墨子号”“慧眼”……近年来,中国科学卫星闪耀苍穹,持续带来太空深处的讯息;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逐渐揭开月球神秘面纱。从“天问”探火到“羲和”逐日,我国深空探测工程接力迈进,更多的标志性原创成果证明,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迅速发展,向国际舞台中央靠近。
航天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北斗导航提供高效定位服务、风云卫星提升天气预报精度,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商业航天正安全有序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航天育种推动农业技术变革,航天材料应用助力制造业升级,卫星互联网开展覆盖范围更广的通信服务……未来,航天科技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为千行百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每一步跨越都标注着科技创新的高度。展望未来,探索浩瀚宇宙的路线图正在绘就,追寻飞天梦想的新篇章正在谱写。逐梦深空,行稳致远;星河璀璨,未来可期!
(人民日报记者 喻思南)
2025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
神舟二十号
神舟二十一号
天舟九号
3次飞行任务
计划完成
下一代北斗系统
关键技术攻关
计划发射天问二号
开展小行星伴飞
取样探测任务
2026年
2026年前后
全球首颗静止轨道 微波气象卫星
计划发射升空 2026年前后发射 嫦娥七号 开展月球极区 环境和资源勘查
2027年
2027年前后发射3颗
先导实验卫星
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
新技术体制试验
2028年
2028年前后
计划发射天问三号
开展火星取样
返回任务
2028年前后
发射嫦娥八号
开展月球资源
就位利用
技术验证
2029年
2029年前后开始发射
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
2030年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2030年前后计划发射天问四号 开展木星系探测任务
2035年
2035年前建成
国际月球科研站 基本型 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 建设
2045年
2045年前建成
国际月球科研站 拓展型
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