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添“堵”行为要不得!

□ 王雅妮

推开单元楼门,狭窄的楼道里总能看见这样的“景观”:各家门前摆着高矮不一的鞋架,皮鞋、运动鞋、拖鞋挤成一团;角落里堆着闲置的婴儿车、旧纸箱,甚至有的人将自家东西放在了隔壁邻居的门口,让本该通畅的公共空间变成了文明的“夹缝地带”。

楼道乱象的危害,远不止于视觉上的杂乱无章。从安全角度看,堆积的鞋架、纸箱等易燃物,一旦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杂乱的物品堵塞消防通道,更会在紧急情况下成为生命救援的“拦路虎”。从居住体验看,原本宽敞的楼道被挤占得只能侧身通过,潮湿的鞋子散发异味,破旧的杂物成为蚊虫滋生地,不仅破坏了居住环境的整洁度,更让邻里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得疏远。当“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被“你的鞋架挡了我的路”的抱怨取代,和谐的社区氛围也会随之瓦解。

根治楼道乱象,需要制度约束与文明自觉的双重发力。一方面,物业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对楼道堆物行为进行常态化巡查和劝阻。可设置集中存放点引导居民规范放置物品,对拒不整改的业主采取公示曝光、联合执法等措施,让制度成为守护公共空间的“硬约束”。另一方面,每位居民都应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折射出城市的文明底色。不妨换位思考,树立共护一梯间的责任意识,文明的种子才能在公共空间里生根发芽。

让楼道回归畅通整洁,不是要剥夺个人便利,而是倡导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活哲学——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自觉守护公共规则;在追求个人舒适的同时,充分尊重他人权益。当每一处公共空间都绽放文明之光,城市才能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