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安全特刊

永不失效的“守护神”

保护消防设施 守护生命防线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灯等,本应是守护我们生命安全的“钢铁卫士”,但现实中,它们却可能因管理不善、维护缺失而“失效”。如何让这些“守护神”永不失效?记者走访社区、商场、企业,探寻消防设施管理的最佳实践,并邀请专家支招,帮助公众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在市区城南某老旧小区,记者发现灭火器摆放得整整齐齐,压力很足。居民王阿姨说:“社区的工作人员经常检查,一旦着火就能及时用上。”在市区城东某老旧小区,记者随机查看了楼道内的灭火器,发现多个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向绿色区域,生产日期显示为2023年,小区物业负责人坦言:“消防部门每年都要检查,火灾虽是小概率事件,但我们要时时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在市中心的某商业综合体,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消防栓的水压,发现都很正常,消防栓阀门干干净净,连接水带后有水流出。商场保安表示:“消防栓很重要,虽然很少用,但平时有专人检查。”

记者走访某写字楼时,记者发现楼层的应急照明灯正常,安全出口标识清晰。一旦停电应急照明灯就会亮起。某公司员工表示:“我们明白应急照明灯的重要性,平时也会注意保护。”

失效的消防器材等于“无枪的战士”。消防设施失效,就像战士上战场发现枪里没子弹。“消防栓无水、应急灯损坏等问题同样致命。火灾发生时,浓烟会迅速遮蔽视线,如果应急灯不亮,逃生者可能被困在黑暗中;如果消防栓没水,消防员赶到后也无法立即展开救援。”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士说道。

消防设施是生命的最后防线,唯有“‌日常维护+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才能让“守护神”永不失效,真正筑牢社会安全屏障。

筑牢安全防线,从你我做起,从“会应急”开始。

“安全生产月不仅要加强宣传,更要落实到行动。”某社区安全负责人王女士说,她所在的社区近期还组织了消防演练,很多人积极参与,一但遇到火灾时学到的知识就能救命。

安全无小事,防范在平时。消防安全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公众从自身做起,主动查找身边隐患,学习应急技能,才能真正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