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热浪中的公交护航者

——王亚军的坚守与担当

每次出车前,王亚军都不忘叮嘱司机师傅注意事项,并一起检查车辆状态。高茜 摄

□ 本报记者 高茜

王亚军是吕梁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三分公司经理,往昔商海沉浮与多岗位的历练,让他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与智慧。这些宝贵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如同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使他比旁人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身为公交人的使命与责任,也让他在守护市民平安出行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且执着。

盛夏时节,离石区下楼桥公交首末站像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清晨6点的空气里早已弥漫着闷热,但王亚军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场站。他的短袖衬衫刚一踏入热浪,就迅速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他忙碌的轮廓……

清晨里的守卫者

场站里,一辆辆公交车整齐排列。王亚军径直走向一辆即将发车的公交车,滚烫的金属车身散发着灼人的热气,他却浑然不觉。他俯下身子,与司机师傅一起查看了轮胎表面的情况。“轮胎气压正常,但这个胎面磨损得有点快,一会儿让维修师傅再看看。”司机说着车辆情况,王亚军快速掏出记录本记下来。

司机老赵拎着水壶走来,打趣道:“王经理,这天气热得人都快化了,您还雷打不动地早到!”王亚军抹了把脸上的汗珠,眼神坚定:“安全是公交人的生命线,天气再热,责任也不能‘缩水’!咱们得对每一位乘客的生命负责!”

安全生产大过天。在王亚军心里认为,管安全,最怕一开始小事“看不起”,最后大事“来不及”,安全生产,“防”是关键。以往只要是雨雪风霜的天气,他总会在早班车发车前看一看路况,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慢一点、稳一点”。每逢节假日,他必对运营单位巡检,从车到人、从场区到办公区,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都重点查、细细问。他还积极推进各类应急演练,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在安全知识学习这件事上,他是一丝不苟的“安全教官”。每次线上线下的安全知识培训,他都要一起学习。近200本学习笔记本,成了他每日必完成的“功课”。午休时间,其他人都在休息,他却逐页翻阅笔记本,手中的红笔不停地圈圈画画。看到记录详细的笔记,他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并在群里分享:“大家看看老张的笔记,不仅有知识点,还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光记在本子上不行,得刻在脑子里!多学一点安全知识,路上就少一分风险!”王亚军说。他常常拿着笔记本,在司机们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咱们手握的不只是方向盘,更是乘客的生命。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汗水滴落在笔记本上,晕开字迹,却丝毫没有冲淡他眼中的坚定,以及对安全工作永不松懈的执着。

烈日下的贴心人

正午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地面温度直逼40℃。公交场站的水泥地蒸腾着热浪,踩上去仿佛能把鞋底融化。部分公交车陆续驶回首末站,在充电桩旁列阵补电。王亚军抱着一大箱清凉油,穿梭在停靠的公交车之间,后背的汗水早已晕开大片深色痕迹,额头的汗珠不断滚落,他却顾不上擦拭。

“老周!来拿清凉油!”王亚军敲了敲301路公交车的车门。司机探出头,看到王亚军抱着箱子,连忙跳下车:“王经理,这么热的天,您快歇会儿!”王亚军笑着把清凉油塞进老周手里:“这天气开车太容易犯困,你可得随时备着。困了就抹点在太阳穴、人中,别硬扛!要是开车打个盹,车上几十号人的安全可就悬了。”接过清凉油的司机师傅眼眶略略泛红,声音有些哽咽:“您比我媳妇想得都周到,我一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小李,你性子急,开车更得稳住!”王亚军又来到另外一辆车前,把清凉油递给年轻司机小李,还特意拍了拍他的肩膀,“犯困的时候就多抹点,安全无小事,可别嫌麻烦。”看着司机们拿着清凉油上车,王亚军站在场站中央,抹了把脸上的汗,大声喊道:“兄弟们!天气再热,咱们不能热‘晕’了头!清凉油都备好了,困了就用,平安出车,平安归来!”场站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回应声,在热浪中显得格外有力。

“天气越来越热了,给大家买点小玩意提提神。”王亚军笑着说,“早在安全月动员大会时就已经集中发放过一次,零星发的都是那天休了假的司机。”早前,他利用休息时间,反复对比清凉油的成分与价格,最终选择了最合适的一款,并自费购买带回给司机师傅们。“这是送给驾驶员的一份关爱,更是一份希望与重托。”王亚军说道。那一抹抹绿意盎然的清凉油,不仅是驱散暑气的良药,更承载着他对平安出行的殷切期盼。

文旅专线的筑梦者

随着吕梁文旅事业如烈火般蓬勃兴起,全市四条旅游公交线路,三分公司占两条。这既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调度室所在位置虽然是背光房,却依旧抵不住室外热浪的侵袭。王亚军守在大屏幕前,双眼死死盯着线路图,汗水顺着脖颈不断流淌,浸湿了衣领,他却浑然未觉。

“王营庄、大东沟等这些旅游专线串联着吕梁的‘诗与远方’,我们司机不仅要开好车,更要当好吕梁故事的讲述者。”在司机培训会上,王亚军擦了把额头的汗,神情庄重,“游客坐上咱们的公交,这就是他们认识这几个地方的第一扇窗,咱们必须把这扇窗擦得锃亮,让他们一眼就爱上吕梁!”为选拔合适的讲解司机,他化身“考官”,在闷热的会议室里一坐就是大半天;还亲自带队实地踩线,烈日下,他带着司机们走遍每一个景点,详细讲解背后的故事,豆大的汗珠不断从脸颊滚落,打湿了手中的笔记本。

一次,有游客反馈某条线路讲解不够生动。王亚军立刻召集司机复盘,会议室里风扇吱呀作响,却吹不散燥热的空气。他声音洪亮:“咱们不能只照着稿子念,要带着感情讲,把吕梁人的热情都融进话语里。再热的天,咱们的服务热情也不能降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旅游线路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的风景线、流动的文化长廊,将吕梁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位游客。

王亚军介绍说,虽然讲解地方特色并非公交旅游线路司机的本职工作,但他们总愿化身城市的“移动向导”。当车轮滚滚向前,那些关于吕梁文旅的故事便随着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的话语,流淌在车厢里。这不仅是对乘客的热忱相迎,更是公交人用另一种方式,诠释服务大众、传递城市温度的坚守与担当。

高质量服务的追求者

别人的调休是享受清凉,王亚军的调休却充满“热度”。作为一名公交人,王亚军觉得自己不是“下基层”,而是自己就“在基层”。早午高峰,他坚持“走街串路”,一头扎进滚滚热浪中,开启了公交体验之旅。在这过程中他观察线路发车有无串车或大间隔的情况,每逢站点,或是驻留站台检查车辆进出站是否规范,或是随机登上公交车亲身感受,在明察暗访中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高峰期太挤了,每次坐车都难受。”一位乘客的抱怨,让王亚军的眉头紧锁。此时他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他却顾不上擦拭,默默将问题记在心里。第二天,办公室里,风扇送来的都是热风,王亚军却专注地盯着数据,组织人员调研、调整发车班次。

“公交是民生工程,咱们得把乘客的需求放在心尖上,再热的天,服务质量不能‘掉线’!”他坚定地对同事说。

三分公司的女子线路,以细心、干净、耐心的服务得到市民赞誉,被山西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王亚军常组织女司机交流经验,他笑着鼓励:“你们是吕梁公交的金字招牌,要继续保持优势,把服务做到极致,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在车厢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从破晓到夜幕,王亚军始终坚守在公交事业的第一线。他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吕梁市民的每一趟平安出行,也点亮了城市流动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