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烽火岁月观风云

——人民气象事业诞生80周年回眸:山西初创纪事

亲历者王再成老人

气象队用过的水井

气象队住过的窑洞之一

我国的人民气象事业,人民军队的气象事业是在1945年的延安诞生的。彼时,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军因对日作战需要,希望在我国华北、华东各抗日根据地建立气象观测网、通信网,以保障其重型轰炸机飞行安全。经过与美方的艰难谈判,我方坚持气象站人员由我方派出、气象通信组织由我方负责,最终达成合作协议。1945年3月,我党我军在清凉山建立了气象训练队,这是我党我军培养的第一批气象工作者,成为人民气象事业的星星火种。同年9月在凤凰山下,建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气象台——延安气象台。从此,开创了我党领导下的人民气象事业的新纪元。然而,国内局势风云变幻,解放战争的战火逐渐蔓延。1947年,党中央出于战略考虑,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山西等地,延安气象台的气象工作者们也随之踏上了新的征程,山西成为他们重要的落脚点之一。今年是人民气象事业诞生80周年。回望那段在烽火中破土而出的岁月,山西的1947年盛夏至1948年初春,成为人民气象事业从延安窑洞走向全国的关键一步。

【战略转移:从延安到山西的“气象火种”】

从延安撤出以后,延安气象台改称军委三局气象队,先到瓦窑堡,驻扎很短时间。离开瓦窑堡后,气象队经过绥德、过黄河,向山西转移,三局领导一再嘱咐“千万保护好气象仪器”,气象队员将经纬仪、风速仪拆分藏进背篓,手摇发电机裹上棉被减震,徒步穿越封锁线。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仪器资料安全运到了目的地,这些仪器后来在华北电专气象班的教学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许多仪器在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用着。

1947年6月,气象队抵达山西临县三交镇王家沟。在这片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山西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经济凋敝,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气象工作的开展可谓举步维艰。但气象队的同志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们四处搜集战争中残留的可用器材,进行修复和改造;没有固定的观测场地,他们在简陋的房屋里、在空旷的田野中,搭建起临时观测点。在临县的日子里,队员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始一天的气象观测工作。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记录着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为后续的气象分析和预报提供第一手资料。首任队长张乃召(后任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在日记中写道:“老乡问我们测天有啥用?我说,等咱们的飞机上天时,这就是眼睛!”

临县属晋西北贫困山区,气象队在王家沟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7个人借住了老乡两孔窑洞,每孔窑洞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一孔是张乃召的住房兼教室,里面既无桌子,又无凳子,坐在石头上听课,以膝盖当桌子,在上面垫一本书记笔记。另一孔窑洞是其他6个人的住房,睡觉的土炕只有六七平方米,一个一个挨着还排不开,只有相互打颠倒才能睡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气象队的业务学习始终没有放松。张乃召给大家系统地讲授气象课,大家课后认真整理笔记,进行复习巩固,有的同志每天还坚持自学英文。同时继续开展互帮互学,由曾宪波、周鲁女、邹竞蒙给另外两名同志补习文化课。战争年代,特殊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炼了气象人员的意志,广大人民群众教育着他们,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成为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思想动力。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他们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个困难,跨过了一道道险关,在我党我军气象工作的创业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新中国气象部门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老一辈气象工作者为我们继承革命传统树立了楷模。在临县都督村旧址,至今保留着1947年8月14日的观测记录:“卯时风向东南,层积云蔽日,建议午间行军防暑”。这份用毛笔写在麻纸上的天气报告,通过秘密电台直送前指,成为千里跃进战略的重要支撑。

【星火燎原:气象队走出山西】

1947年10月,解放战争进入新阶段,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1948年2月,气象队奉命随军委三局从晋西北向晋察冀边区转移,途经临县、兴县、岚县、静乐、宁武、代县、繁峙、五台到达建屏县,途中不间断学习气象业务技术和政治理论,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气象队在山西的这段经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从气象事业发展角度看,他们在山西初步建立起了气象观测体系,虽然简陋,但为后续山西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数据。这些早期的气象工作者们,在艰苦环境中摸索出的观测方法和工作流程,成为山西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石。

【风云八秩 初心如磐】

站在人民气象事业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山西的8个月不过是短暂一瞬。但正是在吕梁山的窑洞里,在湫水河的冰面上,这群平均年龄21岁的“气象赤子”用青春践行了誓言。气象队与山西百姓的紧密联系,让气象知识在山西民间得到了初步传播。百姓们开始认识到气象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重视气象信息,这为日后气象服务在山西的广泛开展奠定了群众认知基础。

气象队在山西展现出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人民气象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如今,人民气象事业已走过80年辉煌历程,山西气象事业更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遍布全省,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覆盖各个领域。但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山西这片土地上为气象事业奠基的先辈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气象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实现气象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纪念人民气象事业80周年之际,让我们铭记这段在山西的历史,缅怀先辈,传承精神,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