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中阳县民营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本报讯 (记者 康桂芳) 走进中阳县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全自动菌棒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家从家庭作坊成长起来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黑木耳产业龙头。“政府提供的技改补贴,让我们得以引进这套国际先进设备。”企业负责人雷星星说。这是中阳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县里出台的惠企政策实实在在,或让民营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或让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持下顺利完成设备升级。”许多企业负责人非常感慨。中阳县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设立1.8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送政策、送奖金、送培训、送贷款、送服务,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2024年,落实中小企业融资贷款13.1亿元,落实各类惠企资金1.1亿元,减免税费8900万元,办理留抵退税3000万元。组织企业家高端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该县行政审批局推行“一窗通办”改革后,设立绿色通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并为新设企业提供免费印章刻制服务。

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能,实现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中阳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金属制品、新型建材”3大产业,形成4个市级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拉动民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小杂粮加工产业领域,全县已形成年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3.2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与山西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成功突破木耳肽提取技术瓶颈,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在文旅产业方面,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闹泥山庄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37家。

重大项目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全县重点推进7个民营经济项目,总投资达26.8亿元。其中,中阳县阳坡塔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总投资2.8亿元,由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投资,目前已开工建设。尚养桃园休闲农业旅游综合体项目创新采用“农业+文旅+康养”模式,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节肥效果显著。该项目负责人王丽表示:“5.74亿元投资中,有1.2亿元用于数字化建设,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投资6.5亿元进行环保改造,吨钢能耗下降12%,获评市级绿色工厂。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国介绍:“通过技术改造,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

如何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潜力,中阳县深化企业服务,建立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中阳县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占比达80%。建立“三张清单”服务机制,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37个;开展“校企双进”活动,促成12家企业与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创造就业岗位477个,晋味美食品公司通过政策扶持,成功研发苦荞速溶粉并获2项国家专利,产品毛利率从30%提升至60%。同时不断改善法治环境,县法院设立商事纠纷速裁庭,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40天。在2023年、2024年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中阳县位列前茅。

“民营经济是中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中阳县委书记王峰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到2025年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突破72%,培育年营收超5亿元企业8家。”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强支撑。

中阳县工信和科技局局长张福平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聚焦特色农业、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组织专题培训。

夜幕降临,中阳县创业园的灯光依然明亮。在这个入驻企业近百家的孵化基地,创业者们正在为梦想奋斗。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正在为中阳县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