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雨夜中的红色防线

——汾阳市冀村镇党员干部抢险救灾侧记

□ 本报记者 罗丽 通讯员 梁晋铭

近日,一场连续的强降雨突袭汾阳市冀村镇,累计降水量达40毫米。冀村马家街一户村民家中因雷电引发线路短路发生火情,冀村、仁岩村部分街道出现积水倒灌险情。

“全镇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党员干部‘铁军’队伍奔赴受灾一线,开展抢险救灾。”在火情险情交织的危急时刻,冀村镇党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以“党委统筹、党员带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带领党员干部、公安民警与消防救援力量协同作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接到火情报告后,冀村镇党委书记李冠雄立即作出部署,同步调度派出所、消防救援、镇村干部等力量联动处置。经过消防救援力量的专业扑救与镇村干部的协同配合,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火情汛情同至,冀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芦峰带领派出所民警及镇村党员干部组成巡查组,带上抽水机等设备,分组对冀村、仁岩村低洼易涝区排查灾情,挨家挨户与村民一起清理淤泥、打扫庭院,并全面做好隐患点群众转移、及时预警预报等工作。“请大家时刻注意,把村民的贵重物品搬往高处存储,切勿在低洼地带停留,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群众房屋前,芦峰穿着雨靴、扛着铲子,沉着冷静指挥。“真是帮了大忙了,太感谢你们了!”看着马不停蹄地帮着清理院子淤泥的乡镇党员干部,受灾村民张治家激动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群众有困难,干部们都来帮忙,辛苦你们了!”

在组织火情扑救与积水排除的同时,冀村镇党委始终牵挂着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的安危。同时,还要求各村按照“物资充足、人员到位、反应迅速、及时上报”方针持续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目前,汾阳市冀村镇党委正组织开展灾后隐患全面排查整改,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持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