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石楼县罗村镇

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胜势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近年来,石楼县罗村镇党委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任务,着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全力护航“巩固衔接”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建强阵地、锻造队伍、优化服务,罗村镇有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胜势,为全镇发展注入澎湃的“红色动能”。

“红色会客厅”聚民心。走进罗村镇泊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崭新的党建文化墙映入眼帘,“党员之家”“便民服务窗口”等功能区标识清晰。图书角里,村民翻阅着农技书籍;议事厅内,党员群众正围坐着讨论村道硬化方案。昔日冷清的场所,如今人气汇聚,热闹非凡。

这正是罗村镇推动村级阵地升级的缩影。该镇镇党委对标《吕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南》,对全镇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施立体化改造。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仅“颜值”提升,更突出“党味”与“服务味”,成为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的“红色家园”。“现在这里功能齐全,能学政策、办业务,还能参加各种活动,真像自家的会客厅!”泊河村村民王大姐由衷赞叹。

锻造振兴“尖兵队伍”。“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怎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每月一次的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会上,这样的问题总能引发热烈探讨。罗村镇创新构建“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经验交流”四位一体培训体系:邀请党校专家解读乡村振兴政策,组织村干部到先进村实地取经,并设置“擂台比武”环节,让干部同台竞技、互学互鉴。“以前面对复杂政策总是一知半解,现在通过系统培训,思路清晰多了!”村干部们普遍感到收获颇丰。

培训不仅注重“充电蓄能”,更强调“实战练兵”。镇里建立村干部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人每月至少解决2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实效。

激活治理“神经末梢”。“张大爷,您家的电线老化有隐患,我们帮您更换。”党员先锋队队员小吴一边说一边熟练操作。在罗村镇,“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联动治理模式已蔚然成风。

该镇镇党委整合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到村工作大学生、党员先锋队、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党员先锋队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矛盾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网格员通过“网格化”管理,精准收集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入户走访372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2件,化解矛盾纠纷28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9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

如今的罗村镇,一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党群服务中心暖意融融,田间地头党旗猎猎,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该镇镇党委书记表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让“红色引擎”释放不竭动力,奋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