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基层干部要闻“汛”而动

□ 冯海砚

进入汛期,防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硬仗中,基层力量作为防汛抗洪救灾的“最后一公里”,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基层干部是防汛救灾的“先锋队”。他们扎根基层,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情民意了如指掌,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并迅速采取行动。在暴雨来临前,他们不辞辛劳地奔走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排查风险,组织群众有序转移;洪水肆虐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在抢险最前线,扛沙袋、堵缺口,用自己的身躯为家园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冲锋在前”的深刻内涵。在防汛工作中,基层干部也应该是群众的“主心骨”。群众在困境中渴望有坚定的依靠和明确的指引,基层干部凭借沉着冷静的态度和果断的决策能力,稳定群众情绪,制定科学合理的救灾方案。他们积极组织物资调配,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协调各方救援力量,让救援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开展,给予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与勇气。同时,基层干部是防汛信息的“传递者”。在防汛救灾的复杂局面中,及时、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基层干部负责收集、上报灾情信息,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将上级的指示和救援安排清晰传达给群众,确保信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畅通无阻,使救灾工作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当汛期结束,基层干部又迅速转变角色,成为重建家园的“组织者”。他们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清理淤泥、修复道路、恢复生产,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重建美好家园。为了让基层力量在防汛工作中发挥更大效能,还需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素养,让他们在面对汛情时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基层防汛物资和设备的投入,确保物资充足、设备先进,为防汛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完善基层防汛的监督机制,强化对防汛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防汛救灾,人人有责。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基层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他们的担当与奉献,是防汛救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只要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全社会齐心协力,就一定能筑牢防汛的坚固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的家园在风雨中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