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洋
岚县的夏,林木葱茏间藏着黄土高原的磅礴与温柔,汾河支流在山谷间蜿蜒,而静兴高速、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如两条钢铁动脉,正以吕梁山脉为纸,以车轮为笔,将这片红色土地的革命记忆、田园风光与现代发展图景紧密缝合。
作为山西省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这两条高速串联起锦绣太原与红色吕梁,自开通运营以来,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勇当革命老区振兴的开路先锋,用实干为群众便捷出行、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力量。
串联红色景点,赓续红色血脉
静兴高速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纵十五横三十三联”的重要一环,深嵌吕梁红色革命老区核心地带。它像一条红色绸带,串起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绥边区司令部等革命旧址,通车后将兴县至太原的车程压缩至2小时内,让红色热土不再遥远。为激活红色资源,静兴高速创新探索“高速+红色旅游”模式,精心规划3条红色研学线路,将沿线高速站点与兴县、岚县等地的红色景点有机串联,为游客铺就高效便捷的初心之旅。
依托“高速+”优势,静兴高速将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游、乡村体验游、非遗民俗游深度融合。司机凭通行凭证可享受吃住购折扣,有力拉动路域经济;岚县北服务区与蔡家崖收费站则化身红色文化驿站,“初心路”“初心园”“初心台”等场景浸润着革命情怀,蒸窝窝头“忆苦思甜”体验项目让南来北往的旅人在味蕾间触摸历史,在路途中沉浸式感受峥嵘岁月的温度,让红色基因在车轮滚滚中代代相传。
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智慧绿色发展
静兴高速秉持“科技赋能企业抱负”理念,以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让绿色与智慧成为高速发展的鲜明底色。在低碳建设中,它巧做“空间文章”:利用停车位车棚、治超站回转车道等闲置土地建设两处光伏发电项目,不新增一寸建设用地却实现“阳光变电能”——年度发电量约23.17万度,可节约标煤71.7吨,既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又向社会开放充电服务,为“双碳”目标写下生动注脚。
运维管理中,科技感同样无处不在:智能柔性阻拦系统构建“声、光、电”复合拦截网,实现隧道事故预警到拦截的一键处置,大幅降低二次事故风险;“PDFC”全生命周期管养体系提升道路管护效能;智慧照明系统年省电费约20万元;智能收费机器人24小时值守,入口发卡速度较人工提升15%,出口缴费效率提高40%以上,让通行体验更流畅。
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则在新基建赛道上加速奔跑:5G设备、交通大数据中心、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底座;BIM+GIS平台、AR模型让管理可视化;废旧轮胎护坡、粉煤灰利用、DTC相变材料等新技术让建设更环保;无人机监控、隧道智能预警、道路灾害监测等新装备提升运维精度;智慧停车场、公厕引导平台等新产品优化服务体验。更在车路协同、零碳服务区建设等领域探索前行,让高速运维焕发新活力。
架起助农桥梁,激活乡村动能
静兴高速的服务区与收费站,早已超越交通节点的单一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岚县北服务区设立助农专柜,通过央企帮扶小程序展销岚县莜面、兴县红枣等特产;线上联动“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青耘中国”公益直播,线下举办假日营销、乡村振兴专场活动,让“大山里的味道”顺着车流走向全国。更与农户、合作社、景区共建定点帮扶试验点,使高速成为城乡物资流转的“中转站”,为巩固脱贫成果注入持续动力。
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则以更深度的合作激活乡村潜力:与沿线政府、企业、农户签订59份合作协议,覆盖近百种农特产品;利用闲置土地共建冷链物流设施,在服务区打造特色产品展销区,90余场主题活动累计销售额近50万元;解锁“6258”价值创造密码,开发研学基地、农业示范园,培育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推动高速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此外,落实绿通政策,累计为近千辆鲜活农产品运输车减免通行费50余万元,让惠民春风吹遍沿途村落。
路通,则百业兴;城融,则万象新。静兴高速与太原西北二环高速正以红色文旅为脉、以科技智慧为翼、以助农兴农为任,让高速公路不仅是出行的坦途,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带、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乡村振兴的连心桥。在三晋大地上,这两条钢铁动脉正续写着交通强国的时代答卷,描绘着民族复兴的晋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