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何以朝阳?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从2020到2025年,五载光阴荏苒,“全国文明校园”的璀璨桂冠,再一次花落离石区朝阳小学。“何以朝阳?”这不仅是对一所学校办学成就的追问,更是对新时代立德树人路径的探寻。带着解锁教育创新密码的期待,记者走进了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

相信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漫步在朝阳小学的校园里,“向阳”的文化元素如阳光般浸润每个角落。一进校门,“朝着明亮那方”的办学理念便以醒目大字迎接师生。名为“相信之路”的楼梯上,大朵向阳花图案铺满台阶,“朝阳”“梦想”“合作”等站点恰似成长里程碑,与校花向阳花呼应,寓意学子如同向阳而生的花朵,朝着希望步步攀登。

步入教学楼,朝阳为不同主题色的楼层赋予了独特生命力:一楼的绿意,是破土新芽的蓬勃朝气;二楼的蓝调,藏着探索未知的深邃哲思;三楼的暖橙,洋溢着少年意气的炽热锋芒;四楼的棕褐,沉淀着知识传承的厚重底蕴。校园里更有多元育人空间相映成趣——游泳馆、室内乒乓球训练馆、足球场、篮球场勾勒出运动的活力,书画艺术坊、葫芦美工坊、非遗传习坊、种植实践园、中药文化园则浸润着实践与传承的温度。在朝阳,无论草木花石,还是墙壁柱廊,处处可感“相信+教育”文化的浸润与科技艺术的启迪,呈现出“文化文明、体育美育、花香书香、物美景美、自然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统一的“向阳”环境文化,让每个孩子潜移默化地汲取“朝着明亮那方”的力量,向阳生长。

如此用心浸润、处处巧思的校园环境,其背后必然有一位灵魂的塑造者。初见朝阳小学校长孟变华,齐整短发、瘦小身形,温婉谦和中透着韧劲。她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排列着各类中小学教育期刊与学术著作,案头堆满标注密密麻麻批注的教育专著。担任校长14年来,她始终坚持教学一线,在三尺讲台倾听学生心声,在教育实践中总结思考,在理论学习中探索突破。正是这种扎根一线、知行合一的深耕,让“相信+教育”办学思想从萌芽走向成熟。“‘相信’即相信自我、相信他人、相信社会、相信自然;同时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能让人生出彩,让每个人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孟变华阐释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始终是孟变华持续探索的核心命题。“相信+教育”思想使她的答案愈发清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强体魄、善合作、敢创新的小英雄。通过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为国育才,为党育人。”

在她看来,教育者,当以激励为鞭,以鞭策为舵,以赏识为目,以鼓励为口,则学子之行日高,德日馨,才日茂。于是,“打开相信之窗”的办学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她开启师生心灵的“金钥匙”,也锚定了学校前行的航向。秉持“朝向明亮那方”的办学理念,朝阳小学确立了“成为面向未来的小英雄”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做小英雄的好朋友和大先生”的教师发展目标。这一育人体系勾勒出孟变华教育思想的完成轮廓。

蓝图已绘,关键在于如何落地生根。如何将“相信+教育”思想融入育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孟变华敏锐切中学校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将问题思维转换为破局思维。从育人实践出发,她确立了三大核心育人维度:关注师生关系——相信每一个;关注儿童主体性——信任着每一个,让儿童站到管理、课堂、课程、环境等一切育人场域的C位;关注儿童差异性——儿童是独特的、发展中的人——相信能成就每一个。在这一核心理念的驱动下,学校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倾力打造“2345相信之路”——以体艺和科创双轮驱动激发潜能,以“小种子”三维德育涵养品格,以四融课堂深化学习,以五D劳动实践锤炼能力。这条“相信之路”,不仅系统构建育人实践的完整框架,更开拓了教育创新的广阔空间。它承载着“相信+教育”思想的精髓,从环境的无声浸润到课程的精心设计,从师生关系的重塑到儿童主体的彰显,最终指向同一个愿景:让每一个行走其间的朝阳学子,成长为独一无二、自信绽放的“面向未来的小英雄”。

课堂是学生快乐的跑道

“葵娃变形记——我的角色我做主”是朝阳小学每学期最受期待的特色活动。校园化身活力社区:咖啡吧、电影院、年度盛典舞台、个人演唱会空间……多元实践场景点燃学生热情。这些年来,朝阳小学设计的实践场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每月‘小晋商升值记’最让人期待!”五年级的范昕霏兴奋地说,“从主申报掌柜、记账员等角色,到用‘葵园币’兑换活动,特别是当盖上的‘恭喜升值’印章那一刻,超级有成就感!”

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葵园币”,正是朝阳小学独具特色的评价机制,其中蕴含着“寓教于乐”的育人智慧。“币值有限,但唤醒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力量无限,”孟变华解释道,“这套体系将角色体验、成长激励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教育目标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过程,让孩子们享受乐趣,收获成长,最终实现“教学教育的艺术,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力量与可能性”。

在“我眼中的‘悦享式’评价研讨会”中,老师们共同梳理并高度认同这一评价体系的增值点:一是每月有目标,精心设立了从班级、年级、校级到区级、市级的螺旋上升阶梯目标;每月有主线,让评价激励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使评价机制深深扎根于日常课堂、扎根于每个班级。二是创设了“自评+他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本身也是学生不断认识“我与他人”“我与自己”关系的宝贵过程。特别是“自主申报”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自我、认同自我、相信自我,激励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源”,积极开发自身的闪光点。三是“葵娃成长银行”依托“葵园币”设计出了有效且充满趣味的激励措施,从班级、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供了诸如“全校师生为你竖大拇指”“自由体验学校特色岗位”等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利息”……这些活动看似模拟,实则是真实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相信孩子,必先归还其自主权。为此我们深耕‘自主式德育’与‘自主式课堂’两大‘相信+’沃土。”孟变华说。在自主德育方面,构建“小种子”三融课程体系,通过设置班级岗+校园岗+社会岗三级体验岗位,培育主人翁精神;同时以“成英少年乐无限”为核心,打造成英秀场、嘉年华、学院三大主题活动,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深度融合,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整体构建起立体化的“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在自主课堂方面,构建“问题驱动、情境融入、合作探究、练用结合”的四融课堂,以自主学习、真实学习为基,让课堂始终充满兴趣、探究、生成、习惯、评价、互动、拓展与发展,使“相信+教育”理念时时生发。

关爱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小薛老师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心里有些打鼓,总觉得自己找不到当班主任的自信。班里有几个“特别”的孩子,更是让她感到头疼又无奈。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特别会用“悦享式”评价的郝老师做她的师父。在师父手把手的帮助下,小薛老师开始领悟评价艺术的精髓,打开学生的心锁,尤其关注那几个特殊的孩子。她尝试让孩子们自主申报他们心仪的表彰名称,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不断点燃他们的信心。

在一次育人故事分享会上,小薛老师动情地说:“真没想到,是评价这个‘杠杆’,帮我撬动了孩子们的心!现在,我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朝阳小学,“相信教育的力量”不仅是刻在每位老师心中的教育信念,更是化为日常实践的行动指南。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相信自己,我们热爱学习;相信儿童,我们启智赋能;相信朝阳,我们共赴美好;相信是朝阳人教育的原点!

“教育的真谛在于用信任点亮每个孩子的未来。”朝阳小学教师团队秉持这一信念,以“从细从严 致高致远”为工作理念,发扬“为人正气、处事大气、学术底气”的工作作风。以学科中心组为抓手,构建“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搭建起清晰的教师成长阶梯: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再到名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可发展、要发展、能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行“五指工程”队伍培养体系指理念,指目标,指研究,指合作,指成果,以目标驱动、理念带动、科研撬动、合作联动、成果推动打好组合拳,引导教师做到三个敬畏:敬畏讲台,关注课堂的宽度和深度;敬畏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敬畏教室,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件事,让学生的成长根植于课堂,在“相信每一个、照亮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实践中,每一位教师努力锻造着自己,成为最坚定的“光明引路人”。

探寻朝阳小学沃土,答案就蕴藏在其以德铸魂、以文化人、以行立身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之中,镌刻在精心设计的课程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拔节,在言传身教的熏陶下抽穗,当一届届学子走出校门,看到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育人成果,更是一种教育精神的永续传承——这正是朝阳小学蝉联“全国文明校园”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