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文慧
2023年4月的一天,肆虐的山风裹着料峭寒意钻进岚县梁家庄供电所办公室。薛旺军盯着诊断书上“膀胱癌”三个字,指节无意识地叩着办公桌沿——这个在十八公里山路上走了二十六年的汉子,第一次觉得手里的电工包沉得像座山。
五次手术、十三次化疗,命运的重压似乎要将他击垮,可乡亲们抬头远望山路时,总能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褪色的工装裤沾着泥点,电工包背在肩头,薛旺军沿着蜿蜒山路一步步丈量晨光与暮色。
“就当得了个小感冒。”面对村民的担忧,他动了动病后泛白的嘴唇微笑着说,眼睛里却饱含着执着的信念——那是二十六个春秋里,照亮过无数次断电黑夜的灯光。
他脚下那条蜿蜒的山路,连接着七村八台区的614户人家,这些人家如星星般散落在大山沟里。深山里多是留守老人,魏大娘总念叨:“旺军的脚步声比闹钟还准时。”
数年前那场暴雪封山,他在厚厚的雪地里摸爬了近三个小时,敲开魏大娘家房门时,整个人冻成了“雪人”。病榻上的老人攥住他冰冷的手,浑浊的眼泪滴在他沾满冰碴的手套上:“娃啊,灯亮着,我这孤老婆子心里就暖和了。”
薛旺军的背包,是乡亲们的“百宝囊”。
每次出发收电费前,他总主动拨通电话或发送微信消息:“看看家里还缺什么,我顺路捎来。”
每次回村检查线路前,他总要在手机里记满乡亲们的“小需求”:张大爷的降压药、李婶的菜籽、王奶奶新磨的面粉……他的电工包总是塞得鼓鼓囊囊,连口袋里都装着几包草药。
这些细碎的重量压弯了他的脊梁,却让十八公里山路成了乡亲们的“暖心路”——哪家屋顶漏雨了,他带着工具爬上梯子;哪家的网信号不好,他踩着积雪不断调试信号;谁家老人过生日,他总会悄悄备上一盒蛋糕。
今年三月,薛旺军警惕的目光又敏锐地捕捉到冀家庄村微信群里一个悄然潜入的诈骗者。他第一时间出击,在群内果断揭穿骗局,并反复发送反诈提示,乡亲们的血汗钱被牢牢护在了口袋中。“薛师傅不只是管电,有啥事找他,我们心里就踏实!”村里的老人这句朴素话语,道出了乡亲们对他的信任。
如今,化疗后的他仍在山路上走着,脚步虽不如从前利落,却像扎根在深山中的老松树,每一步都刻着“坚守”二字。他说:“只要山村里头的灯亮着,我这心里就踏实啦。”而乡亲们望着他渐远的背影,总喃喃道:“旺军啊,就是咱村里的那盏明灯。”
近五年来,薛旺军手中的笔记本清晰地记录着三个“零”:零违章、零投诉、零意见工单。这三个“零”背后,是他将心比心、把群众的小事视为自己头等大事的赤诚。
薛旺军在深山之中所守护的,早已超越了电灯照明的物理范畴。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明灯。这盏灯,照亮了群众前行的道路,更温暖了乡亲们的心房。
山路崎岖,病痛加身,都未能动摇他心中那始终如一的信念——为人民服务。
当薛旺军背着化疗药物,艰难地走在曾经汗水浸透的山路时,他每一步都在丈量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对老百姓的深情与担当。他用生命的厚度,诠释了为民初心的真正含义。这初心,如山石般质朴,如青松般坚韧,在平凡岗位的岁月磨砺中,散发出穿透时代、映照人性的光芒。
薛旺军,这位49岁的普通党员,正是国家电网千千万万名基层共产党员的缩影。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他们用默默无闻的耕耘,在时代的地平线上矗立起一座座丰碑;用从不缺席的点滴付出,让老百姓身边始终有一束不灭的光明。而这一切,便是“人民电业为人民”最真实的写照,是对党的宗旨最生动的诠释。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