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山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探寻产业发展密码

汾阳市田村小核桃撬动大振兴

本报讯 (记者 冯凯治)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汾阳市田村荣汇苑核桃专业合作社。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探寻小小核桃如何从山间枝头变身富民产业,解码田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田村立足资源禀赋,筑牢产业振兴“根基石”。田村地处汾阳市栗家庄镇,依托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深耕“礼品二号”纸皮核桃种植产业。全村3400亩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以标准化种植模式培育出“皮薄如纸、果仁饱满”的特色产品,因营养价值高、口感酥脆,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为保障种植品质,村里联合农业专家团队制定种植标准,从选种、修剪到病虫害防治实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核桃年产量稳定提升,为后续产业开发奠定坚实原料基础。

培育龙头集群,激活加工增值“新动能”。依托种植优势,田村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全村培育大中小型核桃加工企业及个体商户30余家,其中8家规模性加工企业发挥核心带动作用。以山西荣汇苑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其构建现代化生产线,年营业额达1.5亿元,产品远销土耳其、俄罗斯、叙利亚等十余个国家,通过国际市场认证与品牌推广,让“田村核桃”成为享誉海外的“山西名片”。实践队走进荣汇苑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的加工设备、严格的品控流程,展现出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中小企业聚焦初加工与特色产品开发,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年加工核桃原料超5万吨,实现产业增值效益翻倍。

构建全链体系,打造产销融合“生态圈”。田村以“产—供—储—加—销”一体化为目标,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仓储环节,2025年计划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配备3500立方米恒温保鲜库,解决核桃季节性储存难题;在销售端,搭建“线上+线下”双渠道体系,年销量突破8万吨,年产值超6亿元。同时,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建立原料供应稳定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或订单种植参与产业分工,实现从“种植户”到“产业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构建起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赋能民生发展,铺就富民强村“幸福路”。产业兴旺带动民生改善,田村核桃产业直接为50余名村民提供包装、分拣、销售等稳定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实践队在走访农户时,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就是产业富民最生动的写照。山西农业大学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田村带来了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还与合作社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在品种改良、产品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产业注入高校智力支持,进一步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核桃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作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田村核桃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发展理念,正推进有机种植认证与低碳加工技术革新,计划建设核桃文化产业园,融合种植体验、加工参观、电商直播等业态,打造“农旅融合”新样板。从田间种植到国际市场,从单一产品到全链发展,田村以核桃为纽带,串联起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乡村发展脉络,让这颗“金果果”真正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