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红色体育薪火传

——兴县农文体旅融合奏响强县奋进曲

县委副书记高远以球员身份参加蔡家会全民趣味运动会第二届“村BA”篮球联谊赛

2025年“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全国县域足球赛事活动在兴县启幕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武军出席2025年“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全国县域足球赛事活动

7月6日2025年“兴县杂粮宴杯”红色革命老区乒乓球邀请赛在兴县圆满落幕

蔡家会“村BA”篮球联谊赛、全民趣味运动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 文/图 张亚东

在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兴县这片古老土地承载着5000余年文明印记。从战国属赵到秦归雁门郡,独特地貌孕育的文脉在朝代更迭中绵延,如今已是吕梁市的璀璨明珠。

作为晋绥边区首府,这里留存100余处红色遗址,5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镌刻着革命记忆。1937年八路军120师在此建立根据地后,贺龙师长组织官兵开展体育活动,1938年“战斗篮球队”的成立,更将“体育为抗战服务”的精神深植这片土地。

近年来,兴县积极挖掘红色历史,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融入体育事业发展。倡导“积极参与、强身健体、合作拼搏、包容进取”的体育精神,掀起全民健身新高潮。关注体育、重视健身已成为兴县县委和30万老区人民的共识。如今,兴县城区各中小学配备了标准化体育运动场所,城区大小公园广场遍布运动设施,运动健身深深扎根于老区群众心中。红色文化与当地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融,为兴县发展农文体旅融合战略、打造体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土地上的体育新活力

7月18日的兴县职业中学绿茵场,被盛夏的阳光晒得发烫,却挡不住场边观众的热情。2025年“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全国县域足球活动山西省基层赛区启动仪式暨兴县第三届“山花烂漫”杯红色革命老区县域足球邀请赛开幕式正在这里举行。当主持人念出“前中国男子国家队足球运动员徐云龙”的名字时,看台上瞬间掀起欢呼浪潮,不少穿着红色文化衫的观众举着手机往前涌,想要看清这位足球名将的身影。

开幕式刚结束,揭幕战的哨声就划破长空。太原代表队的10号球员一个漂亮的马赛回旋过掉防守队员,禁区线上突然起脚射门——足球擦着门柱偏出的瞬间,场边几百名观众同时发出“哎哟”的惋惜声。而兴县本土球队拿球时,看台上的锣鼓队立刻敲响节奏,“兴县加油”的呐喊声浪几乎要掀翻临时搭建的看台顶棚。

同一时刻的蔡家会村,泥土气息混着汗水味在篮球场弥漫。兴县蔡家会镇首届全民趣味运动会暨第二届“村BA”篮球赛的开幕式上,县委副书记高远的致辞刚落,场边就响起震耳的鞭炮声。10支代表队的队员们穿着印着“圪垯上乡”“中联公司”等字样的球衣,互相拍着肩膀走向球场。首场比赛刚打三分钟,蔡家会镇机关队就投进一记三分球,替补席的队员们瞬间蹦起来,把矿泉水瓶往地上摔得砰砰响,场边卖西瓜的摊贩都忍不住扔下秤杆鼓掌。

时间倒回7月5日,兴县职业中学的体育馆里还回荡着乒乓球的脆响。2025年“兴县杂粮宴杯”红色革命老区乒乓球邀请赛开幕时,威风锣鼓队的鼓点震得地板都在发颤。运动员方阵入场时,来自延安的老球员李建国特意把胸前的徽章别得更端正——那是枚印着“南泥湾精神”的纪念章。比赛间隙,他总爱跟对手讲:“咱老区人打球,就像当年开荒种地,既要拼劲,又得有韧劲。”

这些天的兴县,体育热潮从县城蔓延到乡村。足球赛中场休息时,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带着几十名球员参观展厅,当看到当年战士们用布条缠成的“篮球”时,刚在场上拼抢的小伙子们都安静下来;“村BA”赛场边,卖油糕的大娘把热气腾腾的糕点递给裁判,笑着说“多吃点,像咱老区人打球一样有劲头”;乒乓球赛场外,杂粮宴的展台前挤满了各地运动员,黄米凉糕、荞面碗托成了最受欢迎的“能量补给”。

赛事期间,前中国男子国家队足球运动员、原北京国安足球队队长徐云龙在接受采访时,指着场边穿着红军小战士服装的球童说:“看到孩子们追着足球跑的样子,就知道这里的体育火种能传下去。”而兴县县委副书记高远在蔡家会镇的篮球赛场边,被村民拉着讨论下届赛事增设拔河项目的可能性,他笑着说:“这就是咱要的效果——体育不是少数人的竞技,是所有人的快乐。”

如今在兴县,足球的滚动声、篮球的拍打声、乒乓球的撞击声,正和晋绥边区的红色故事同频共振。当夕阳把运动员的影子拉得很长,场边的老人会给孩子讲:“当年战士们在这里保家卫国,现在咱在这里强身健体,都是咱老区人的精气神。”

“农文体旅”

组合惊艳“村超”

日前,在孝义市举办的2025年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全国赛(山西赛区),也就是那热闹非凡的山西“村超”赛场上,兴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凭借独特的“农文体旅”组合策略,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赛场上,足球健儿们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搏,而在比赛间隙,兴县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瞬间成为全场焦点。瞧,大型舞蹈《青春飞扬》开场,舞者们身姿矫健,步伐灵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蓬勃的朝气,仿佛将兴县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化作了有形的力量,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紧接着,歌伴舞《梦回蔡家崖》悠扬的旋律响起,那动人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人们的心田,带着大家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观众沉浸其中,眼神中满是对红色记忆的深深缅怀。

此时,晋绥霸王鞭与秧歌表演闪亮登场,舞者们手中的霸王鞭上下挥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欢快活泼的秧歌节奏相互呼应。现场的欢呼声、掌声交织成一片,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大家深深陶醉,不少观众甚至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摇摆起来。活力四射的啦啦操队员们用她们灿烂的笑容和充满活力的舞蹈,为赛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铿锵有力的红歌联唱,让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歌声中熊熊燃烧;还有那展现农耕丰收景象的舞蹈《谷子熟了》,舞者们用优美的舞姿,生动地描绘出兴县人民辛勤劳作后收获的喜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兴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化感染力如同涟漪一般,在赛场内外持续扩散、升温。

赛场之外,兴县的非遗文创与特色农产品展区同样热闹非凡,人潮涌动。兴县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截至2025年,已拥有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展区,精美的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引得众多游客纷纷驻足,他们或是细细欣赏,或是与摊主热切交流,还有不少人直接掏钱购买,希望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这不仅让兴县的非遗文化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也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一位摊主说道。

与此同时,100余种优质杂粮产品整齐排列,集体亮相。从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小米,到种类繁多、营养丰富的豆类,再到各类优质的面食原料,这些兴县特色农产品,无一不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凭借绿色生态的显著优势,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展示兴县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而在美食区,兴县的特色美食更是吸引了大量食客。大家排着队,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一道道独具风味的佳肴。每一口美食下肚,不仅满足了味蕾,更通过饮食文化这一独特载体,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兴县“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餐饮文化底蕴,仿佛亲身经历了兴县农产品从播种到端上餐桌的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三大球类赛事的热潮,7月20日,兴县蔡家会镇首届全民趣味运动会也顺势拉开帷幕。运动会现场,徒手搓玉米、趣味投篮、袋鼠跳、颗粒归仓等独具匠心的竞技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项目巧妙地将农事劳作与生活场景融入运动之中,既充满了竞技性,又不失趣味性。比赛过程中,赛场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参赛选手们相互协作,为了胜利全力以赴。在徒手搓玉米项目中,选手们双手飞速转动玉米棒,玉米粒如雨点般落下,旁边的观众则大声呼喊加油,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趣味投篮环节,大家各显神通,姿势各异,有的选手甚至投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弧线球”,引得众人阵阵欢呼;袋鼠跳比赛里,选手们如同可爱的袋鼠一般,蹦蹦跳跳地前进,场面十分欢乐;颗粒归仓项目更是考验团队的默契协作,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粮食,有的负责整理归仓,在轻松互动中,邻里之间的交流愈发密切,乡村建设发展的向心力也在这欢声笑语中不断凝聚。大家在享受竞技游戏乐趣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

兴县通过此次山西“村超”的大平台,以“农文体旅”融合的精彩展示,成功让更多人了解到兴县丰富的文旅资源、独特的美食魅力以及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相信在未来,兴县的农文旅产业将在这样的推动下,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兴县,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书写体育强县新答卷

打造体育强县,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根基。兴县深谙此道,近年来以“夯实基础、覆盖全域”为目标,持续推进体育硬件建设,构建起立体式全民健身网络。

在城区,兴县以中小学校为依托,同步推进专业场馆与便民设施建设。市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按高标准配置现代化器材,划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球类运动等功能区,既能满足健身爱好者的专业需求,也能让初学者轻松找到适配项目。蔚汾公园的建成与城区体育场的改造,更打破了“单一健身”的局限——这里既是居民慢跑、练操的运动场地,也是邻里分享健身经验、闲话家常的社交空间,运动中涌动着烟火气与人情味。

为让运动触手可及,兴县全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落地。在农村,闲置空地、村口广场被盘活为小型健身广场,乒乓球桌、篮球架、健身路径等设施陆续入驻,村民出门就能打球、锻炼;在城区,街头健身点与大型场馆形成互补,构建起“步行可达”的健身网络。同时,兴县建立设施定期巡查维护机制,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场馆预订、设备报修等线上操作,既保障了设施安全,又提升了服务效率,让“健身无忧”从口号变为现实。

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兴县以“产业融合”为引擎,推动体育与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联动,释放多元价值。

“体育+农业”的融合,让“中国杂粮之乡”的优势愈发凸显。2023年吕梁沿黄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将赛道设在罗峪口沿黄乡村,参赛者穿行于田间地头,在竞技中感受田园风光与农业底蕴;赛事周边的农产品展销区,小米、绿豆等优质杂粮成为“抢手货”,实现了“一场赛事带火一方特产”。此外,农事体验活动将采摘、农耕与体育休闲结合,让游客在劳作中运动,在运动中亲近农业,既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也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体育+文化”的碰撞,则让红色基因与民俗风情在运动中传承。兴县将晋绥边区红色历史、晋绥霸王鞭等民俗元素融入体育活动:红色主题徒步活动中,参与者在行军路线上重温革命故事;传统体育赛事间隙,秧歌表演、霸王鞭展示轮番登场,让竞技与文化相互赋能。这种融合不仅让体育活动更有“烟火气”,更让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借助体育平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体育+旅游”的创新,让山水与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兴县打造的红色体育旅游线路,以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景点为核心,游客可在参观纪念馆后参与红色骑行,在运动中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生态体育旅游线路则串联黄河奇石湾、南山公园等景观,登山、攀岩、垂钓等运动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特色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既带火了旅游业,也让“兴县体育”的名片越擦越亮。

如今的兴县,体育已成为撬动发展的重要支点:赛事举办提升了县域知名度,全民健身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质,产业融合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展望未来,兴县将持续深化农文体旅融合战略,丰富赛事供给、优化设施布局、拓展产业边界,让体育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放眼新时代,这座红色老区正以体育为笔,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体育强县”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