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让“民生”跟着“民声”走

——岚县梁家庄乡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清晨六点,郭家庄村的晨雾还未散尽,施工队的机械声已唤醒村庄。村民袁绪保蹲在新铺设的管网旁,粗糙的手轻轻划过水泥管:“以后下再大的雨,院里也不会积水了。”他的眼角笑出了深深的皱纹。

这是岚县梁家庄乡“民生暖心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梁家庄乡党委以“民有所呼 我有所为”为行动指南,推动120余条群众诉求落地生根,10余项民生工程次第开花,绘就了一幅充满温度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袁书记,我们村头烂路啥时候能修修?”王大娘的话音刚落,乡党委书记袁春林的笔记本已记下了当天的第五条诉求。在郭家庄村的民情恳谈会上,村民们围着乡镇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像唠家常一样说着自己的烦心事。

梁家庄乡创新建立的“三级联动”调研机制,让干部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包联县领导带队走村入户,乡班子成员分片座谈,村“两委”成员网格走访,28场民情恳谈会开到了田间地头。翻开厚厚的民生需求台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6大类问题被分门别类,标注得清清楚楚。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袁春林说,“要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对群众意见我们‘照单全收’,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复杂问题就纳入‘领办清单’。”翻开乡里的办结台账,一组组数字格外醒目:1.2万平方米巷道硬化、8000余米管网改造……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欢喜笑颜。

“终于能喝口热乎水了!”货车司机王师傅推门进入“司机之家”,24小时恒温饮水机的指示灯正亮着。这个由闲置房屋改造的爱心驿站里,可折叠休息床、应急医药箱、图书整齐排列,一应俱全。

这个由乡党委联合加油站打造的“暖心矩阵”已经服务司机300余人次。创新的“星级运维”机制让服务不断升级:专人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每周巡检记录设备状态,季度评星吸纳司机评分。最近新增的快递代收点,每天能为司机们处理20多件包裹。

“接下来,要设货运信息公示栏,让司机们共享运费行情,把‘暖心驿站’变成产业赋能站。”袁春林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说。当夕阳掠过驿站的玻璃窗,休息区里,4部手机正在充电,旁边的饮水机“咕嘟”作响。

袁绪保站在自家改造一新的下水井旁,用手机给在外的儿子发视频:“你看这管网,比城里的还规整!”

视频那头,儿子沉默片刻后说:“爸,年底我也回去搞运输。”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游子归乡的期盼。

从泥泞巷道到硬化路面,从“无处歇脚”到“暖心驿站”,梁家庄乡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这里的基层干部懂得,治理的温度就藏在管网的每一道弯度里,写在司机驿站的每盏暖灯下,更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如今,走在梁家庄乡的村村落落,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这事办得真不赖!”“那是,咱们乡里的干部,是真心给老百姓办事的。”这样的口碑,或许就是对基层治理最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