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洋) 近年来,文水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增收共富工程”,引导各乡镇立足实际、精准发力,蹚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新路径。其中南武乡创新打造的“特色产业带动型”“资产租赁型”“项目运营型”三种发展模式,如同三把金钥匙,打开了乡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大门,让集体“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非遗飘香酿出“甜蜜事业”。走进麻家寨村,百年酿醋的醇厚香气扑面而来。这里正以非遗文化为根脉,奏响“支部领着干、产业带着富”的增收乐章。村党支部牵头建起的“花园式”醋厂,不仅延续着手工纯粮熏醋的老手艺,更开发出苦荞醋、红枣醋等新潮品类,让老味道焕发新生机。直播间里,村民们对着镜头热情介绍:“咱这醋纯粮酿造,酸中带香!”截至目前,240场直播累计吸引1.3万人次围观,线上线下双渠道卖出13.62吨熏醋,10.77万元销售额背后,是传统产业拥抱数字经济的生动实践。同时,醋厂吸纳6名村民就业,旺季时用工量增至10人,“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再牵出“增收链”,村集体和农户的腰包一起鼓,日子过得比老陈醋还醇厚。
闲置资产变身为“摇钱树”。武家寨村的猪圈里,智能化设备嗡嗡运转,曾经沉睡的闲置土地,如今成了生金的宝地。村“两委”盯上闲置资源这块“璞玉”,在文水县委组织部帮扶下,与驻地企业联手建起144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这栋锃亮的新建筑一租出去,村集体每年就有5.6万元稳定租金进账,像给集体账户安了个“自动存款机”。
“以前守着空地发愁,现在躺着也能赚钱!”村民们笑着说。智能化养殖不仅让效益提上去,还带活了周边农户就业,昔日零散的养殖散户,如今融入产业化发展链条,村里的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现代化大迈步。
项目引擎转出“三重收益”。东庄村的挖掘机轰鸣着开进307国道改扩建工地,这台“大家伙”可不是普通设备,而是村集体的“致富利器”。村里用财政资金购置大型机械,玩出了“设备生钱、服务赚钱、就业增钱”的三重收益新花样。承接基建项目时,自有机械搭配灵活租赁的3-5辆运输车,一趟工程活儿下来预计能挣20多万元;村里修水渠、铺道路,自家设备上阵,直接省下8万元租赁费;更妙的是手把手培养出2名技术骨干,带着4名村民上岗,每人每年能多挣2万元。这台挖掘机不仅服务了政府工程,还为园区企业提供机械支持,像个“多面手”激活了整片区域的生产活力,让集体经济增收和民生改善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从醋缸里的醇香到猪圈里的智慧,从挖掘机的轰鸣到直播间的热闹,文水县南武乡用三种模式把“金点子”变成“钱串串”,让村级集体经济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鲜活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