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岚县:织密防汛安全网 筑牢汛期“防护盾”

本报讯 (记者 高茜 王华燕) 今年入汛以来,岚县累计降雨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多。面对持续降雨带来的防汛压力,岚县坚持“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底线思维,统筹部署、多方联动,将各项防汛举措落到实处。目前全县未发生任何灾情险情,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坚实屏障。

筑牢防汛防线,责任落实是关键。进入主汛期后,全县召开8次防汛专题会议,以高位推动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的四级包抓责任制,32名县级领导下沉一线联乡包村,5个县级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督导,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责任链条。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坚守24小时在岗在位制度,防汛指挥部25个成员单位一把手全部在岗值守,确保防汛指令第一时间响应、突发情况高效处置。

为精准应对雨情汛情变化,构建起全时段监测预警体系。县防汛办牵头组织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5次联合会商,及时发布气象预警30次,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机制,为防灾避险提供科学指引。全县行政村各设1名“吹哨人”,让预警触达“最后一公里”。397名“吹哨人”联合246名网格员实行24小时村级值守,通过敲门入户、逐户提醒的方式,确保预警信息“叫应到位”,让群众随时掌握避险要点。

在隐患排查整治中,坚持“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不留防控死角。69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对全县90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累计开展巡检410次,逐一排查、严密监控,目前所有隐患点均风险可控。同时将目光延伸至在册点以外的风险区域,针对临崖陡坡、农村自建房、乡村道路等重点部位,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常态化机制,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已全部整治到位,从源头上消除安全盲区。

应急备战能力的提升为防汛工作注入强劲底气。近年来,岚县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强化物资储备,配备防汛应急车、城市排涝车、移动抽水泵等关键装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可用。组建县乡村三级抢险队伍共2890人,全部靠前驻防、临战待命。通过开展6次防汛及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磨合了应急机制、锤炼了抢险队伍,为实战救援打下坚实基础。

群防群控的格局更让防汛防线愈发坚固。广泛动员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派出所民辅警等力量下沉一线,逐村逐户排查隐患、讲解防汛知识,持续提升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为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县财政专门设立100万元奖励专户,开通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主动参与隐患排查,形成了“全民参与、共护平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