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市全力筑牢基层堡垒提升治理效能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行走在我市的乡村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扑面而来:乡镇党建办里,工作人员正对着任务清单梳理村级事务;村头巷尾,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倾听民声;数字平台上,村务信息实时更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在抓队伍、强机制、优治理上持续发力,推动乡镇(街道)党建办机构从虚到实、能力从弱到强、办法由少到多、成效由隐到显,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高质量发展动能。

抓“队伍”,促“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乡主导筛选、县提级把关、市统筹备案”机制,注重选用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党务工作,目前,151个乡镇(街道)党建办平均配备工作人员12人。统筹市县优质资源,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乡镇(街道)党建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带动各县(市、区)开展培训16期、覆盖1800余人。各县(市、区)定期召开专题学习会议、组织现场观摩等,推动党建办工作人员提笔能写、张口能说、问策能答、遇事能办。综合党建办工作人员年龄学历、工作履历、个人需求等,针对性开展结对帮带、跟班学习,帮助补短提能。

抓“机制”,促“日常运转”规范高效。党建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存在问题,制定任务清单。市委组织部选取29个乡镇(街道)作为联系点,通过业务指导、督查检查、列席参会等方式,帮助基层党组织理思路、找差距、谋发展。聚焦年度重点任务和发现的突出问题,党建办工作人员下沉到村和网格调研,掌握实际情况,摸清困难症结,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党建办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及时掌握各村工作进度、发现存在问题,有关情况作为村干部日常考核、差异化发放报酬的重要依据,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氛围。

抓“载体”,促“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指导乡镇(街道)整合办公资源,为党建办协调集中办公场地,悬挂标识标牌,配置办公设备,划拨专项经费,打造规范高效的党建工作平台。聚焦“空心村”治理问题,适应城乡人口流动趋势,精准把脉问诊、培育后备力量,推动“空心村”治理提质增效。紧抓“三晋先锋”数字平台建设有利契机,系统梳理行政村、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村级集体经济等基础信息,实行动态更新,避免“多头统计”“反复统计”,切实推动为基层减负。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建办工作人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

从队伍过硬到机制顺畅,从载体创新到治理增效,我市让基层党建办真正成为“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一个个坚实的基层堡垒,正汇聚成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