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离石

河东社区:新“五福”到家 守护最美夕阳红

本报讯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在城北街道河东社区,这份期盼被融入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2022年以来,社区聚焦老年人群体多样化需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标准化阵地建设、精准化服务供给、常态化志愿互助为抓手,以“福”为核心,围绕“康、乐、安、助、情”五大维度,打造有温度、有精度、有深度的为老服务体系,让老年居民真切感受到“五福常伴”的幸福晚年。

“康福”:健康守护,筑牢幸福根基。健康是晚年幸福的基石,河东社区把“康福”摆在首位,构建全方位健康服务网络。打造家门口的健康驿站:社区联合泰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家坐诊,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早发现”。定制化健康方案:为65岁以上独居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健康台账,详细记录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并同步给子女(经老人同意),实现服务精准化、个性化,让家人更安心。

“乐福”:多彩生活,点亮精神世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乐福”的源泉。河东社区通过多样化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兴趣社群聚活力:社区将老年大学引入居民家门口,开设舞蹈特色课程。每周二、三、四由专业老师带领四十余名学员学习舞蹈,课程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促进老年人情感交流,帮助他们融入社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节日活动暖人心:打造“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春节送春联、端午包粽子、重阳办茶话会,冬至时与独居老人一起包饺子、唠家常,传统节日里,社区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安福”:环境无忧,守护生活每刻。“住得安心”是最朴素的需求,社区从环境改造到安全保障,全方位筑牢“安福”防线。24小时安全守护:推出“窗帘行动”,开展每日观察+定期服务。充分利用组织体系,即通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党员包户,组建“邻里守望队”,观察窗帘是否拉开、门口是否有活动痕迹,判断老人活动情况;定期探访独居老人,查看用水用电安全,每日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后续将不断拓宽服务半径,持续招募小区能人、志愿者,形成全天候、不间断、多方位的关爱体系。防诈骗宣传常态化:定期开展防诈骗宣传,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揭露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等常见骗局,增强老人防骗意识;联合民警开展“反诈小课堂”,帮助老人守好“钱袋子”。

“助福”:贴心帮扶,解决生活难题。针对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提供“一站式”帮扶,让“助福”触手可及。“一键呼叫”便民服务:社区将包联党员、志愿者联系方式全部留存在老人家中,如遇突发情况,服务人员5分钟内就能上门。暖心服务送到家:每月25日定为“关爱服务日”,服务人员主动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如遇停电等突发状况,由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每月15日开展“爱心义剪”活动,联合辖区理发店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老人们感慨“社区比儿女还贴心”。代办服务解烦忧:服务人员化身“代办员”,帮助老人办理社保认证、医保报销、证件补办等手续,避免老人跑冤枉路;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还会协助处理水电气缴费等日常事务;为行动不便老人代购生活物资,累计提供代购服务50余次,切实解决老人“出门难”问题。

“情福”:温情陪伴,驱散孤独落寞。精神慰藉是为老服务的“暖心剂”,社区用“情福”连接心灵,让老人不孤单。“银发聊天室”:以小区党支部阵地和河东三区小广场为依托,配备健身器材、棋牌桌等,将辖区场地变身线下聊天室,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忆往事,志愿者耐心倾听,偶尔搭话引导,让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结对认亲”暖人心:组织社区年轻党员与独居老人“结对”,逢年过节上门看望,平时微信问候、帮忙置办生活物品,像亲人一样陪伴。

在河东社区,“五福”不是抽象的祝福,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社区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温度,全方位提升为老服务品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老年友好型和谐社区,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五福环绕”的幸福晚年,真正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