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采摘园里好“丰”景 “甜蜜经济”促增收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 讯 员 白鹏伟 孙雪

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装筐。

近日,位于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颗颗果实挂满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游客们手提果篮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与果实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丰收的动人画卷。

如今,像这样以采摘体验为核心的“甜蜜经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不仅让游客享受到亲近自然的乐趣,更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绘就出农旅融合的美好图景。

走进采摘园记者看到,李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大红袍”李子,颗颗饱满圆润,压弯了枝头;串串葡萄红如玛瑙、紫如水晶,错落有致地垂挂在绿蔓下。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装筐,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前来体验乡村果园采摘乐趣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他们携亲带友,采摘、品尝、游玩,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享受丰收带来的甜蜜和喜悦。“我从湖北过来的,今年来姥姥家过暑假,今天和妈妈一起来果园采摘,满园的葡萄、李子,色泽非常诱人,吃起来又脆又甜,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远道而来的游客侯天天说道。

据悉,这片占地面积2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8年3月建成,采用“村集体投资+个人承包”的经营模式,集采摘、研学、农文旅融合于一体,已成为村集体带动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这片充满欢笑与甜蜜的果园,离不开种植户张春明多年来的辛勤耕耘。

“您尝尝这葡萄,甜到心里头!今年来采摘的人就没断过,我这20亩果园,光葡萄和李子就能带来近30万元收入!”种植户张春明一边帮游客递上刚摘的果实,一边算起了“甜蜜账”。从最初的种植“新手”到如今的“行家里手”,7年间,他不断丰富水果品类,从葡萄、李子扩展到水蜜桃、西瓜、杏等,还摸索出“现场采摘+订单直供”双渠道销售模式,优质果实还吸引着经销商上门收购,货车停满园门口,新鲜水果当天就能发往各地市场。

目前,采摘园主打“现场采摘+订单直供”的双渠道销售模式,其中采摘收入占总收入的80%,采摘忙,销售更旺,优质的水果也吸引了不少水果经销商上门收购,一辆辆货车停靠在采摘园门口,工人们正忙碌地将一筐筐新鲜李子装车发运。

近年来,来堡村依托于成龙故里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共享果园”“共享菜园”休闲旅游模式,吸引周边市民前来种植、采摘、旅游,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钱”景,不仅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下一步,我们驻村工作队将依托‘天下廉吏第一’的文化IP,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打造‘廉文化+特色水果’的融合发展模式。”吕梁市直工委驻来堡村第一书记张奴贵说,将果园与于成龙故居、廉政文化园景区串联,推出“访故居、摘廉果、悟廉心”研学线路,吸引游客体验,通过“文化赋能+产业增收”,让“廉”文化焕发新活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