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石楼县裴沟乡以三级包保责任制筑牢“生命防线”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深夜,石楼县裴沟乡政府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当气象预警平台发出强降雨预警后,乡村两级干部迅速全员到岗,应急队伍携带铁锹、沙袋第一时间冲向低洼村落。仅一夜时间,他们就疏通堵塞沟渠5公里,抢通塌方道路1处,确保了全乡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这紧张而有序的一幕,正是裴沟乡积极落实县级防汛部署的生动缩影。能在险情面前如此从容,背后是一套覆盖全流程的防汛体系在高效运转。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裴沟乡未雨绸缪,全乡积极推行三级包保责任制——乡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将防汛责任层层压实到最小单元。

责任明确了,物资保障这个“硬底气”也得跟得上。走进物资储备库,雨衣雨鞋、沙袋等物资分门别类,摆放得井然有序。“52台应急车辆随时能调动,各村应急车辆的司机也都已明确到位。”负责防汛工作的乡水利站站长刘保峰翻开台账介绍道。为保障防汛物资充足,全乡建立了“乡村联动”储备机制,确保沙袋、铁锹、手电筒等物资随时可用。而这些物资不仅要备在仓库里,更要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坪底村应急避难场所有新棉被啦!”8月初,村民微信群里的这条通知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针对前期检查中暴露的个别村物资不足问题,裴沟乡立即行动,对所有避难场所进行全面检点,并及时补充了生活物资,让群众在应急时更有保障。物资备得足,群众心里安,但要真正应对险情,还得让大家知道“该怎么做”。

在郭家河村,到村工作大学生郝慧鹏正耐心地向老人讲解防汛应急预案:“咱们村最近又规划了紧急时期的逃生路线,这里是去高地的路,这里是去安置点的方向。”不仅如此,全乡还发放了1000余份宣传资料,通过多种方式有效提升了弱势群体的自救能力。这些宣传引导能精准有效,得益于对村级应急能力短板的针对性补强。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裴沟乡防汛调度会上,乡党委书记王天江的发言掷地有声。为补齐村级应急能力短板,裴沟乡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10余场,确保每个村干部都能熟练掌握预案流程,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培训效果如何,实战演练是最好的试金石。

在近期开展的防汛演练中,穆家洼村模拟了山体滑坡场景。从敲锣报警到43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高地,整个过程仅用时15分钟。“真遇险情就知道往哪跑,心里踏实多了。”参与演练的村民穆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裴沟乡的防汛实践证明:完善的机制,终究要靠人来落实。正是三级包保责任链上每个人都把职责扛在肩上,正是140名应急队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才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也让基层防汛的这道“生命防线”真正扎得牢、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