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以“变”促“便” 用“新”换“心”

——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改革赋能发展纪实

▲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面对面交流,破解“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衔接难题。

□ 本报记者 高茜 王华燕

政务服务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群众的“桥梁”,其效率与温度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活力与群众获得感。近年来,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锚定“简约高效、方便快捷”的改革目标,持续深化改革举措、优化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来回跑”到“一次办”、从“多处办”到“一窗结”的深刻转变。

这场以“变”破题、以“新”服务的改革实践,不仅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更安心、更放心,更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堆事”变“一件事”,大事小事“一窗办”

在政务服务改革的进程中,“办事多头跑、材料反复交”是企业群众反映最集中的堵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从整合事项、优化流程入手,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关联业务“打包”整合,推动“一堆事”向“一件事”转变,让“多次跑腿”成为历史。

“以前办餐饮店的手续要跑好几次,没想到现在跑一次在一个窗口就办好了。”今年3月,岚县乡土居铁锅炖个体户李先生到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服务大厅办理法人变更手续时,再次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他上午9点在“一件事”窗口提交申请资料,仅半小时便拿到了更改后的所有证照。

这一高效体验,源于去年推行的“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我们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范围,整合企业开办涉及事项,配套推行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实现即时办结,彻底改写了餐饮店开办‘多头跑、多次办’的历史。”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牛贵忠高兴地说。

不仅是市场主体,退役军人这一群体也享受到了“一件事”改革的红利。

今年3月退役返乡的薛宇,曾提前咨询战友得知“退役报到要跑多个部门”,但实际办理时却刷新了认知。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他仅填写一张表、提交行政介绍信、退出现役证书和照片等材料,便一次性办好了落户、社保接续等事项。

这背后,是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同发力。双方整合资源、重塑业务流程,将原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10余项退役军人服务业务,整合为“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让老兵们告别“多窗奔波”。

“过去是‘人跟着流程跑’,现在是‘流程围着人转’,一站式服务的高效率,让企业和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范宏泽的感慨道出了改革的核心价值。

为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该局以“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服务专窗。截至目前,该专窗已上线五批55项“一件事”,累计办理业务1601件,让“一窗办”的便利覆盖更多场景。

与此同时,还通过重构业务流程、精细梳理办理情形,打出“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的组合拳。针对“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实行告知承诺制,梳理出24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将注销登记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70项高频审批事项的法定时限从1551天缩减至285天,审批环节从304个缩减至267个,有效破解了一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此外,全面深化“综窗改革”,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让办理“一件事”只需找窗口、不用找部门。今年以来,综合受理窗口已受理业务2210件,办结2101件,“一窗通办”的效能持续释放。

“上门问”变“主动帮”,重点项目“提前办”

重点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审批效率直接影响项目落地进度。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深知,对重点项目而言,“被动等待申报”不如“主动提前介入”。为此,该局创新推出“提前介入、主动对接、超前服务”工作机制,将服务从“企业上门问”转变为“政府主动帮”,让重点项目审批“走在前、快一步”。

今年夏天,岚城镇镇政府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寨南沟乡村旅游(三期)建设项目”的筹备会正热烈进行。彼时,该项目处于前期筹备关键阶段,如何加快审批、尽早落地惠及村民,成为镇里的头等大事。

就在讨论之际,该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刘伟明带着文件袋敲门:“张镇长,我们听说项目要启动,特地过来提前对接。这是根据乡村旅游项目特点梳理的审批清单,您先看看。”

镇长接过清单后惊喜发现,工作人员已将涉及的部门事项拆解为前期准备、施工许可、运营备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提交的材料、办理流程都标注得清晰明了。

“我们早去实地调研过,看到你们标记的林地边界,就提前和林业部门沟通了预审标准,你们只要补充好生态保护方案,就能缩短审批时间。”刘伟明边说边展示个性化审批服务方案,这番话让镇干部们彻底松了口气。

以往碰到这样的大项目,负责人总担心审批流程复杂拖慢进度,如今有了提前介入和全程指导,“搞项目更有底气了”。目前,在该局的精准对接下,该项目各项审批材料已逐步完善,审批路径清晰明确,为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

岚县伟厦天玺住宅项目的审批过程,同样是“主动帮办”机制的生动实践。在该项目签订土地合同的次日,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便联合住建局等多部门主动上门对接。

“在项目单位申报前,我们围绕项目策划论证、手续办理、推进需求主动介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企业困难,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牛建锋介绍到。最终,该项目的基坑开挖许可证从提交申请到办结仅用2个工作日,较常规审批时限缩短18天,成为“超前服务”结出的硕果。

为让“提前办”机制覆盖更多重点项目,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还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县2025年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手续办理提醒告知函》,内容涵盖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全流程及一次性告知书,以函件形式推送至重点项目牵头单位,帮助项目单位提前熟悉审批要求、准备相关材料,避免因材料不符导致的进度延误。

如今,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一个个重大项目顺利进入施工阶段。这份高效审批的成绩单,正是“提前介入、主动对接、超前服务”工作理念落地生根的最佳见证。

“按点办”变“不打烊”,群众急事“加班办”

“上班时间要工作,下班之后窗口关了,想办事总赶不上趟”这是不少企业群众面临的时间困境。针对这一痛点,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从“时间维度”破题,推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让政务服务告别“准点下班”,以“不打烊”的温度,解决群众“办事难”的时间差问题。

“工作日比较忙,经过预约,周六也能办理业务,太方便了!‘延时服务’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办事体验。”8月2日上午,吴先生在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拿到经营许可证后连连感叹。

从提交材料到审批通过,全程不到一小时的“周六预约办”服务,让他切实感受到了“政务窗口不打烊”的便利。这一服务源于今年6月岚县推出的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制度。

“企业群众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在法定工作日办理急需事项,可通过现场或电话预约,预约成功后由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按约定时间提供服务。”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梁杰珍说道。

周三正午的服务大厅里,抱着婴儿的陈女士也收获了同样的惊喜。

“孩子这么小,时间很难安排,家里人没办法帮忙带。我听说‘午间不打烊’,一有时间就抱着小孩过来了,没想到中午真的能办理业务,这样的服务太暖心了!”陈女士的感谢,道出了许多“带娃族”“上班族”的心声。

自“午间不打烊”服务推行以来,类似的暖心场景在服务大厅随处可见——工作人员主动放弃午休,坚守岗位为群众办事,让“中午办事不用等”成为现实。

而“不打烊”服务的暖心故事,远不止于周末和正午。7月2日下午5点半,临近下班时间,岚县规范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匆匆赶到政务服务中心,急切地想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刚忙完手头的事就赶来,生怕错过了办理时间,耽误项目开工。”

梁杰珍回忆,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当即决定启动延时服务,安排专人对接办理,直至当晚9点顺利发证。“收拾完都快10点了,大家的拼劲让人感动。”想起当时的场景,他仍啧啧称赞。

从“8小时服务”到“加班到夜晚”,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服务承诺。据统计,自延时服务推行以来,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已累计提供延时服务30余次。每一次延时、每一次加班,都是对“时间差”的成功破解,都是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及时回应。从“准点下班”到“主动留岗”,这场关于“时间”的改革,让政务服务不仅有“效率”,更有“温度”。

政务服务改革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一窗办”“提前办”“不打烊”等举措的落地见效,岚县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政务服务效能按下“快进键”,成功将“群众难点清单”转化为“服务满意账单”,让政务服务“小窗口”成为连通便民“大阵地”的纽带。

谈及下一步规划,梁杰珍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不断推动‘一次办’向‘马上办’迈进;同时全面推行‘帮代办’政务服务新模式,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更省力。”

从“变”中求突破,以“新”中赢民心。岚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的改革实践,不仅是政务服务领域的自我革新,更是以民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岚县必将以政务服务的“加速度”与“暖温度”,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书写更多“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便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