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是一场向光而行的旅程,而在群山环绕的乡村,这场旅程少了霓虹相伴,多了山路崎岖。师者,便是提着灯引路的人——这盏灯没有耀眼光芒,却藏着最动人的温柔,不喧哗,却能穿透岁月与山海,成为乡村教育路上最坚定的光。
在临县胜利坪学校的讲台前,秦巧俊用三十年时光扎下根来。校园里的老槐树是她的“教学助手”,春天的新叶、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落果,都成了作文课上鲜活的素材,让乡村孩子笔下的文字满是乡土的灵气;临县湍水头寄宿制小学的张彬彬,五年里背着教具在崎岖山路上奔波。下雨天山路泥泞,他摔过跤、湿过衣,却从没让“送教上门”断过档。300余次往返,他为特殊孩子带去知识;交口县温泉小学的宋海生,二十七年把学校当成家。晚上孩子自习灯坏了,他拿着工具连夜修;冬天大雪封路,天没亮就起来扫出通道;学校扩建时,他守在工地盯进度,生怕耽误孩子们上课。他搞“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被关注;兴县阳光小学的李金女,用20年班主任生涯诠释“教育是爱的艺术”。她把班会变成“闪光点”舞台,还用耐心接住每个孩子的情绪,让他们知道“被理解比被说教更温暖”。
这四位老师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藏着师者最本真的模样:他们以温暖为灯,照亮乡村孩子的求学路,也照见了教育最动人的底色——不是灌输知识的冰冷,而是用爱与坚守传递希望。值此教师节,我们致敬每一位乡村“提灯者”,感谢他们用无声的温暖,让希望在乡土间生根发芽,让更多孩子能循着这束光,走向更远的未来。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