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健 刘欢
秋日时节,走进汾阳市三泉镇,整洁的村道、绿树掩映的庭院、忙碌的产业基地,在天高云淡中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今年以来,三泉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通过精准治理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三级联动”筑牢思想根基
激发干部新活力
上午,三泉镇会议室内,党委中心组学习正在热烈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今年已举办17次,成为镇党委决策的重要智库。与此同时,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讨论声也从另一个会议室传来,17次专题学习让年轻干部们收获颇丰。
“理论宣讲比赛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理解。”刚参加完“泉之韵”理论宣讲比赛的张忠宇说。如今,像这样的学习活动已在三泉镇蔚然成风。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泉之韵”理论宣讲团,已开展了96场入村宣讲活动,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干部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创新。镇党委在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考核管理的基础上,今年还补充制定了村“两委”其他干部管理考核办法,通过量化指标和动态管理,打破“重主职、轻副职”的管理盲区。156人次的谈心谈话活动,更让干部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鞭策。
“书记工程”引领产业发展
集体经济焕发新生机
在西贾壁村虢义泉纯净水厂,生产设备正在安装,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学习着操作技巧。这个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引进的项目,今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与此同时,郭家庄村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正酣,工人们加紧进行钢结构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可储存农产品500万斤,将有效解决周边村庄农产品储存难题。”
张多村的百亩花生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花生苗长势喜人;东贾壁村的药材试验田内,远志、黄芪等中药材茁壮成长;南马庄村农工贸公司的生产线上一片繁忙……这些项目的落地,都得益于三泉镇实施的25个“书记工程”。目前,已有15个项目完工。
“五个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乡村面貌展新颜
傍晚时分,郭家庄村新安装的240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村民们悠闲地在村道上散步。“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现在亮堂堂的,心里也亮堂了!”村民田治本高兴地说。这只是三泉镇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镇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建立“网格化分区管理+环卫站——保洁员垂直监管”长效机制,完成了2.2公里的人畜饮水工程,河道清淤1.4公里。同时,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实施了5个村的民生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截至目前,举办的12场文艺展演、6场“送戏下乡”和10场“泉之韵”百姓周末大舞台活动,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多彩。镇志编纂工作稳步推进,9个村正在申报传统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镇栽植白蜡、金叶榆、太阳李等苗木3500株,完成韩石线、汾孝大道等重点路段绿化提升。清洁取暖改造项目管网规划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北马庄村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项目手续正在办理,建成后可对三座煤矿产生的煤矸石进行规范化填埋。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开展消防、地质灾害、防汛等应急演练3次,培训企业负责人、村干部等重点人员100余人次。通过“常态化实地检查+专项模拟演练”,全面提升了各领域安全管理水平。
“清廉之风”浸润人心
服务效能再提升
在三泉镇新办公楼的楼道里,纪律主题宣传版面格外醒目。“每天经过都能看到,提醒我们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三泉镇纪委书记武腾飞说。此外,该镇还组织干部前往汾阳王府郭子仪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服务效能也在不断提升。三泉镇扎实推进电子票据改革,覆盖24个行政村和35个经济合作社,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同时,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环节进行重点规范,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党建强起来,产业兴起来,乡村美起来,百姓乐起来。三泉镇正以党建领航,以民生聚力,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