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弘扬抗战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方山县马坊镇关工委“中华魂”主题活动纪实

图为文艺表演现场。

□ 本报记者 王雅妮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的喜庆之年。为深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近日,由方山县马坊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汾酒集团驻村工作队联合主办,马坊村关工委、开府村关工委、马坊镇中心校关工委共同协办的“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的长征”主题“中华魂”活动,在方山县马坊村正式拉开帷幕。

一枚纪念章:映照半世纪初心,厚植红色信仰。活动伊始,现场便被庄重氛围包裹。方山县委组织部、马坊镇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为3名“在党50年”老党员颁发纪念章。金属质地的纪念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映照着老党员们饱经岁月却依旧坚毅的面庞——半个世纪的党龄,是他们扎根基层、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见证;台下响起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既是群众对老党员坚守信仰的由衷敬意,更让“忠诚”二字在在场青少年心中愈发清晰,让红色传承的种子从“仰望先辈”开始悄然扎根。

一块牌匾:凝结村企同心力,共绘振兴图景。活动现场,马坊村村民委员会向汾酒集团驻村工作队赠送“汾酒助力乡村振兴”牌匾,这短短8个字,是村企携手共进的生动注脚。自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汾酒集团驻村工作队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马坊镇中心校更新课桌椅、添置教学器材,让孩子们的课堂更明亮;协助村民培育特色产业,让增收之路更宽广;参与村庄道路硬化、垃圾清运等环境整治工作,让马坊村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这块牌匾不仅是对工作队帮扶成效的肯定,更折射出乡村振兴中“企业助力、村民奋进”的共生合力,让发展的暖流在政企同心间涌动。

一幅书法:笔绘红色热土,接力文化传承。随后现场展出的“英雄吕梁红色热土”,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出自“中国好人”、方山县红色庭院创建人李来平之手。多年来,李来平以自家“红色庭院”为阵地,收集抗战文物、讲述革命故事,让吕梁精神在口口相传中代代延续。这并非简单的作品交接,而是红色文化守护者的“接力棒”传递:从“红色庭院”的小阵地,到“中华魂”活动的大平台,吕梁的红色根脉正通过这样的坚守与传递,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场展演:点燃精神共鸣,唱响时代赞歌。在红色氛围的浸润中,活动进一步升级为一场集书画赏析与文艺表演于一体的精神盛宴。马坊镇书画展现场,马坊镇关工委“五老”及少年儿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或书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箴言,或绘制“红军长征”“吕梁英雄”的图景,用艺术语言抒发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对祖国的热爱。在场人员驻足端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以书画为桥梁,让青少年更直观地感悟红色精神。

书画展后,文艺表演如期登场。舞者身着明艳服装、手持灵动彩扇,伴随激昂旋律跳起《红歌三连跳》,用灵动舞姿诠释红色精神的传承;歌伴舞《十送红军》以细腻唱腔与肢体语言,再现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男声独唱《黄土歌》字字铿锵,满含对故土的眷恋与热爱;少年儿童带来的《闪闪的红星》手势舞,虽动作稚嫩却眼神坚定,却演绎出新时代少年的志气与担当;快板《歌颂党的好政策》则以朗朗上口的节奏,道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与感恩。在场领导、嘉宾全程专注观看,不时为演员们的出色表现鼓掌喝彩。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旋律响起,全场老少齐声高歌,嘹亮歌声穿透云霄,将对党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最质朴的真情告白。

一份坚守: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的长征。此次“中华魂”主题活动,既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场文化的赋能。它不仅丰富了马坊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注入深厚文化活力,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们表示,通过聆听老党员故事、赏析红色书画、观看文艺表演,真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未来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饱满的热情追逐梦想,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落幕,但红色传承从未止步。马坊镇关工委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始终坚守“立德树人”育人初心,锚定“弘扬抗战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核心目标,持续联合汾酒集团驻村工作队及各村、各校关工委,探索“红色课堂+实践体验”“文化传承+乡村发展”创新模式——既让红色故事走进校园、融入日常,用革命精神浸润青少年心灵;也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凝聚乡村振兴各方合力,让红色血脉在代代相传中赓续,为马坊镇发展、青少年成长书写更多担当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