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让精神传承“活”起来

□ 王雅妮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市各地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红色教育传承写下了生动注脚。从柳林县的图片展、抗战短片,到交城县的重走红色之路,再到离石区社区与救援队的双拥共建,形式多样的活动,正让红色精神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市民生活,在每个人心中种下铭记历史、奋勇前行的种子。

红色教育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变成了可看、可听、可参与的体验。柳林县的《柳林抗战烽火》短片,把当地抗战故事搬上屏幕;“三交鼓子秧歌”用非遗表演再现军民联欢场景,让市民在欣赏节目时触摸历史温度。交城县的活动更具沉浸感,升国旗、读抗战家书、唱《黄河大合唱》,再到走进革命纪念地献花鞠躬,每一个环节都在调动情感,让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在仪式感中感悟先烈的牺牲与信仰。这种“沉浸式”教育,比单纯的讲解更有感染力,也让红色记忆更深刻。

不同群体在红色活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共鸣点”。对青少年来说,柳林中小学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方山县马坊镇的红色书画展、《闪闪的红星》手势舞,让他们在互动中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立下“为民族复兴努力”的志向;对退役军人而言,离石区观看阅兵时挺直的腰板、宋明纬“永葆军人本色”的誓言,是红色精神在他们身上的延续,也让红色精神转化成了干事创业的动力。

更难得的是,这些红色活动还打通了“纪念”与“服务”的界限,让精神传承落到实处。吕梁蓝天救援队和龙山社区,看完阅兵就带着慰问品走访军属、退役军人家庭,帮老人清扫房屋、讲解政策;汾酒集团驻村工作队在参与红色活动的同时,还为马坊镇改善教学条件、发展特色产业。这样的“知行合一”,让红色教育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变成了温暖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也让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

吕梁各地的实践证明,红色教育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只要贴近群众需求、结合地方实际,图片展、短片、徒步、志愿服务等都能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这些活动就像一条条纽带,连接起历史与当下,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当红色精神融入日常、浸润人心,必将汇聚成推动城市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