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从“乡土舞台”到“振兴名片”

——中阳县村T大赛以文化之力激活乡村振兴澎湃动能

图为中阳县村T非遗走秀现场。

□ 贺丽云

本报讯 秋月映照丰收景,T台绽放乡土情。9月25日晚,中阳县中兴广场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T台秀在此举行。从6岁孩童到75岁长者,从田间地头到时尚T台,全县600余名群众经过2个月角逐,最终7支团队、50位个人选手进入决赛,在这场属于老百姓的舞台上秀出自信、秀出风采。

T台之上,中阳县下枣林乡选送的《多元枣林》秀出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图景。养殖员手捧柏籽羊,农民肩挑金玉米,矿工高唱劳动号子,摩托车队轰鸣而过,八音艺人吹响嘹亮唢呐,一场融合多种职业元素的走秀,展现出一幅“多业并举、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

非遗走秀成为最大亮点。在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中阳剪纸的节目《指尖魅力·让非遗活起来》中,模特们身着剪纸纹样华服登台,刺绣嫁衣流光溢彩,泥塑、编织、唢呐等七大类非遗技艺通过走秀形式惊艳亮相,让千年非遗在T台上焕发新生。

更引人注目的是,大赛特邀的贵州村T核心推动者、苗绣传承人杨仕英,与民族文化推广使者杨小兰也登台助阵。她们身着贵州苗族盛装,与本地表演者共同演绎《中华非遗秀》。杨仕英曾带领56名苗族妇女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并通过村T带动家乡旅游综合收入超2.5亿元;杨小兰曾多次参与国际时装周交流,助力非遗走向世界。两地非遗服饰同台碰撞,勾勒出一幅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画卷,标志着中阳村T正从本土舞台向更广阔天地迈进。

访谈中,杨仕英感慨道:“中阳把剪纸作华服、犁耙当道具、麦穗作装饰,将非遗与产业揉进表演,正是村T的生命力所在。”杨小兰则建议,若要将村T打造成持久文化IP,需在品牌运营、人才孵化和产品转化上持续发力,让“热度”变“常热”。两位嘉宾的跨地域经验,为中阳提供了“文化赋能产业”的实践路径。

决赛当晚,1000架无人机拼出“中阳村T”“凤凰展翅”等光影图案,通过20余家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吸引超2000万人次线上观看,推动本土文化及中阳文旅实现从“本地热”到“全网火”的出圈传播。

据悉,中阳县将持续深耕村T品牌,推动文化资源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此次由中阳县文旅集团打造的活动,是吕梁市乃至全省首家乡村T台文化项目,也是深化“文旅+”融合、激发内生动力的创新实践。目前,T台成为中阳县连接文化与产业的一条重要桥梁,一场场乡土走秀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特色产品“火”起来、乡村振兴“旺”起来,走出了一条群众为主体、资源变优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