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雅妮
9月30日上午9点,秋风轻拂着离石烈士楼的青砖灰瓦,楼前悬挂的“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离石区关工委、离石区教体局2025年烈士纪念日祭奠活动”条幅格外醒目。百余名身着蓝白校服、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城内小学师生,与胸前党徽熠熠生辉的党员干部们静静肃立,连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显得格外轻柔,仿佛也在低声致敬……一场浸润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就在这样庄重的氛围里拉开了帷幕。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活动伊始,少先队员们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嘹亮的歌声绕着烈士楼的飞檐回荡,不少孩子唱到动情处,不自觉地把胸膛挺得更直,清澈的眼神里满是超越年龄的坚定,仿佛要把“接班人”的承诺刻进心里。
“1949年,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离石县政府将关帝楼改建为烈士楼,楼内供有贺昌、韩昌泰画像,且有记载的烈士1507名……”晋绥兵民博物馆馆长郝宏武用平实又深情的语言讲述烈士楼的故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孩子们脸上,有的踮着脚尖凑近听,城内小学学生高岩景还不时用手指轻轻摩挲胸前的红领巾:“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英雄,他们太勇敢了。”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庄严的离着烈士楼前,共同缅怀为守护家乡、保卫祖国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抬头望着烈士楼,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画面:烈士们冒着危险冲锋,用热血守护着离石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家乡的安宁,用鲜血染红了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他们的精神,如同离石烈士楼中陈列的壁画和名录一样,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学生代表李汫轩手持发言稿,声音虽略带稚嫩却格外有力。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发言,他查阅了离石本地烈士的事迹,“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他们就是为了保护家乡、保护我们而牺牲的普通人,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爱祖国、爱家乡。”
“我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知识,锤炼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全体学生高举右拳,庄严宣誓。孩子们的誓词铿锵有力,不少老师也跟着举起手,城内小学教师冯霞表示:“每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都很感动,孩子们的誓言不是口号,是他们对先烈的承诺,也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见证。”
最让人动容的是献花环节。学生们手捧洁白的菊花,排着整齐的队伍,轻轻走到烈士纪念碑前,弯腰放下鲜花,再深深鞠上一躬。现场没有喧哗,只有轻轻的脚步声和偶尔的抽泣声,这份对先烈的敬意,无声却厚重。
活动最后,师生们有序参观烈士楼内的展品,每一件文物都像一本“活教材”。展厅内,40幅壁画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孩子们纷纷停下脚步,仰着小脸凝视一旁的郝馆长介绍道:“这可是咱们离石的‘宝贝’!这40幅壁画像连环画一样,把咱们离石的抗战故事都画在了墙上,有人说它是‘抗战题材的敦煌壁画’呢!这楼、这画,也是咱们跟先烈对话的‘桥梁’啊!”
一旁的班主任李老师也在给学生们讲解壁画细节:“大家看,壁画里的老百姓都在给战士们递水、送馒头,这就是郝馆长说的‘晋绥兵民一家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鱼水情,我们才能打赢胜仗。”学生们一边听一边点头,有的还伸手轻轻触碰壁画边缘,像是在与历史对话。
“烈士纪念日不是简单的纪念,是让孩子们在实地实景中触摸历史、感悟精神。”城内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在活动后表示,今后会继续结合“中华魂”主题教育,开展更多红色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而对城内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烈士纪念日格外特别——他们不仅记住了烈士楼的故事、壁画里的英雄,更懂得了:爱国,就是传承先烈的精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长成能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