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武当村的“振兴引擎”

——吕梁国投集团多维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本报记者 梁英杰

今年汛期,一场强降雨突袭方山县,短时间内,降雨量骤增,导致山洪暴发,吕梁国投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北武当镇武当村第一书记李亚君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迅速行动,组织危险区域村民全部转移,保证了全村人员安全。然而,灾后的武当村满目疮痍,三座桥梁严重损毁,百亩农田受灾,道教广场木栈道被冲垮,淤泥遍布……

“武当村的事,就是国投的事。我们要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乡亲们共渡难关!”就在村民忧心忡忡之际,一个温暖而有力的声音迅速传来,吕梁国投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捐款42080元,支援武当村抢险救灾。

这不是国投第一次伸出援手。近年来,吕梁国投集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企业担当,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核心,从组织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武当村焕发新生机。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吕梁国投集团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驻村伊始便将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为了规范组织生活,工作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集团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村企党组织联建共建,多次入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共同举行升国旗仪式、讲授专题党课、慰问党员群众等形式,强化党员党性修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 “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日,更是连续多年携手武当村开展庆祝活动,为老党员们送去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此外,吕梁国投集团还出资10万元帮助武当村打造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为党员教育、议事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在开会学习有了好地方,党员们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老党员冯大爷看着崭新的活动室里,桌椅整齐摆放,党旗鲜艳夺目,各类学习资料一应俱全,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民生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也是吕梁国投集团驻村工作队的重点任务。三年来,协助武当村落实就业、教育、医疗等各类补贴超45万元,集团直接投入帮扶资金物资25万余元,惠及全体村民。

驻村工作队紧盯核心指标,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李亚君牵头组建了由村“两委”、帮扶单位、工作队构成的走访团队,对三个自然村403户农户全覆盖走访。并定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进行排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建立台账并及时协调解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吕梁国投集团驻村工作队建立了脱贫人口、一般户劳动力及就业台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对无劳动能力者落实临时救助或低保政策。同时,积极为村民们办理交通补贴和稳岗补贴,2023年为131人办理交通补贴20630元,为142人办理稳岗补贴170400元;2024年为127人办理交通补贴31730元,为123人办理稳岗补贴148800元。

此外,工作队建立并落实防辍保学工作机制,积极为贫困学生申请资助,累计资助二本以上贫困大学生和落实 “雨露计划” 资助18人。为一般人口、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为26户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1.86万元,缓解其突发性生活困难,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产业帮扶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了让武当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吕梁国投集团积极探索多元化帮扶途径,助力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降低农业生产风险,2024年,为97 户农户办理农业保险,理赔挽回损失17351.6元;2025年6月,再次为116户投保新一年度农业保险,覆盖玉米、谷子、土豆等作物生产风险,稳定了农户的生产预期。

“集团还积极联系派出单位及下属企业开展多轮消费帮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并大胆探索订单农业模式,为农产品稳定销售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李亚君介绍道,这些帮扶措施,不仅让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也让他们看到了武当村未来发展的希望。

从强化组织建设到健全防返贫机制,从日常消费帮扶到应急救灾支援,从产业帮扶到风险保障,吕梁国投集团用真心、真情、真投入,在武当村党组织建设、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民生服务保障、产业发展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武当村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驻村工作队荣获“方山县2024年度市派优秀工作队”、李亚君书记获评“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如今,武当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桥梁修复、农田补种、道路清淤,各项工作在吕梁国投集团的支援下加快推进。吕梁国投集团董事长李勇表示,集团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在强化党建引领、动态监测帮扶、发展乡村产业、办好民生实事等方面持续用力,与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一道共建和美乡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