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吕梁疾控 专刊

砺兵提能练硬功

——吕梁疾控实战演练“硬核”护航群众健康

9月29日,吕梁市疾控中心精心组织了一场代号为“固本强基筑防线 练兵提能护双节”的洪涝灾害灾后卫生应急演练。此次演练集结中心全员力量,设立应急小分队、病媒监测消杀组、检测检验组、穿脱防护服竞赛组、宣传教育组、后勤保障组六个专项工作组,以实战标准淬炼快速响应、协同作战、高效处置的硬核能力。

上午8时,急促的值班应急电话骤然响起,演练正式拉开帷幕。中心疫情值班人员迅速核实信息并报告,领导组科学研判后当机立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一声令下,各应急小组闻令而动,瞬间进入战斗岗位,职责清晰,迅速集结,展现出指挥体系的迅捷高效。

在预设的灾区——洪涝肆虐导致房舍大量损毁的严峻背景下,应急队员成为灾后重建秩序的先锋。队员们分工协作如精密齿轮咬合,搬运构件、架设支撑、紧固绳索……动作利落娴熟。不多时,指挥、工作、后勤保障三座大型功能帐篷已在预定位置岿然矗立,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坚实依托。

应急小分队随即投入个人帐篷搭建与关键通讯设备调试。通讯设备调试区,队员们神情专注如手术师,细致检查每台设备功能,反复进行信号测试与频道校准——这条无形的电波“生命线”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救援指令能否穿透灾区的嘈杂,确保信息传递高效无阻,指挥调度精准到位。

同时,病媒监测消杀组迅疾展开灾区传染病风险评估。蜱虫监测人员手持白布,以严谨的“拖蜱法”在模拟环境中细心搜索爬行威胁; 不远处,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布雷图指数法评估幼蚊孳生状况的工作也同步推进。监测数据显示成蚊密度显著偏高,指令随即下达,超低容量喷雾机与热烟机轰鸣启动,高效杀虫行动迅速覆盖关键区域。针对“回迁户”安置点,消杀组同样一丝不苟,按标准配液,对居所内外环境实施预防性消毒处理,守护归家之路的卫生安全。

保障饮水安全,刻不容缓。采样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 5750.2),模拟对受灾村庄水井实施科学采样,样本即刻被护送至现场检测区。检测检验组争分夺秒,对样品的感官性状、物理指标、金属类金属指标、消毒剂余量及微生物指标等13个项目进行紧张有序的模拟检测,快速出具科学准确的“水质诊断书”,为灾区饮水安全提供即时技术支撑。

另一侧,一场特殊的“技能比武”引人注目。穿脱防护服竞赛组的选手神情肃穆,严格按照实战流程操作。用物准备一丝不苟,穿脱步骤规范流畅,细节处置严谨到位。选手们训练有素的精湛技能和沉稳冷静的临场表现,赢得了评委们对防护意识、操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的综合高分肯定。

健康宣教阵地同样高效运转。 健康教育组迅速拟定《洪涝灾害后,个人健康教育与防护要点》《洪涝灾害后如何科学预防传染病》等四份通俗易懂的健康提示核心内容,为可能面临灾害的民众提供权威实用的行动指南,助力市民筑牢自我防病能力的堤坝。

炊事帐篷里飘散出的温暖,成为高强度演练中一抹温情的亮色。后勤保障组的同志们在简易条件下精心烹制,让每一位应急队员在紧张工作间隙,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喝上暖胃的热汤。这一顿朴素的午餐,既补充了体力,更凝聚了人心,传递着同舟共济的集体力量。

演练尾声,指挥部对各环节进行了全面复盘与深入评估。中心领导在总结点评中充分肯定演练成效,精准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与改进方向,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应急处置流程、锻造更坚强可靠的卫生应急队伍提供了宝贵的实战依据。

此次演练是吕梁疾控系统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夕交出的一份合格“备考”答卷。通过全流程、多科目、高强度地模拟应对重大洪涝灾害后的复杂防疫场景,中心人员全面检验并有效提升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流程、专业方法和实战技能,锤炼了队伍在严峻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显著增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处置实力。吕梁市疾控中心将以此次演练为新的起点,持续固本强基,精进不懈,坚决筑牢守护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