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干群齐发力 护好“粮袋子”

□ 岳旭强

今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当“保障粮食安全”的全球共识在耳畔回响,吕梁大地正上演一场与秋雨的竞速——近期连续阴雨,让占我市全年粮食产量99%以上的秋粮陷入收获困境。关键时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抢收抢种保丰收”的攻坚战,已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有序推进。

粮食安全的根基,需在每一寸抢收的田垄上夯实。如今的吕梁田间,“雨停人下地、人停机不停”成为常态。市农业农村局组建农机工作专班,直奔文水、汾阳等粮食主产县(市),靠前服务守护粮食生产防线;孝义市迅速制定方案,联动气象、应急部门开展排涝散墒,包保干部下沉田间,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交口县调度12台履带式收割机专攻泥泞地块“硬骨头”,双池镇烘干中心24小时运转,织密从收割到储存的全链条保障网。这些务实举措,是对农时的精准把握,更是对“颗粒归仓”的郑重践行。截至10月10日,全市已收割秋粮119.73万亩,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抢出来的丰收希望。

抗灾保粮的底气,藏在政策协同的细微处。市财政延续每亩100元的小麦种植补助,推广完全成本保险为农户筑牢风险“防护网”;农业部门公布各县市区机收保障热线,调配26台烘干设备覆盖粮经作物,确保农户遇事有渠道、难题有人解;面对临县红枣因雨开裂霉变,当地依托深加工产业化险为夷,通过开发枣芽茶、红枣酒等产品,让“雨中受损”的果实重获价值。从农机补贴到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政策红利正精准滴灌至抢收一线,为农户吃下“定心丸”。

世界粮食日的深层意义,在干群同心的坚守中愈发清晰。交城县成立工作专班,踏田埂、查灾情,把情况摸清摸透;岚县合作社推出“收割—烘干—收购”一体化服务,为农户减负增效;党员干部与志愿者挽起裤脚、踩着泥水,与农户一起抢收玉米。这些场景生动诠释出,粮食安全从不是抽象口号,它是履带式收割机的轰鸣、烘干设备的运转,是基层干部沾满泥水的裤脚,更是农户拿到理赔款时舒展的笑容。

雨歇天晴终会到来,而这场抢收大战中凝聚的担当与智慧,已成为筑牢粮食安全的坚实注脚。当吕梁秋粮顺利归仓、冬麦如期播种,我们更能深刻认识到:守护粮食安全,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的民生根本,这便是对世界粮食日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