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老党员们的新担当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在石楼县的街头巷尾、社区院落,总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他们年事已高,却步履不停。他们是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秉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扎根社区、服务邻里,用实际行动温暖一座城。

近年来,石楼县委组织部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机制,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如今,这些“银发先锋”已成为社区里最暖心的“守护者”。他们的故事,藏在剪刀的开合间、车位的规划里、管道的疏通中。

一把剪刀,理出邻里温情

“贺师傅,这周的理发点在哪里?我妈行动不便,想麻烦你上门一趟。”一大早,石楼小镇社区的贺金平就收到居民消息。自搬迁到该社区,这位老党员发现不少老人和行动不便的邻居总为理发犯愁——出门难、找师傅难。

“我有这手艺,能帮就帮!”老贺当即拿出自家的剪刀、推子和围布,琢磨出“上门服务+片区设点”的法子。每周一、三,他的“爱心理发点”雷打不动在社区轮换设点,红布一挂,就成了邻里聚集的“暖心角”;遇到卧床老人、残障居民,他拎起工具包就上门。

3年时间,贺金平累计服务312天、1248个小时,服务超过1000人次。党员的光芒,就在这一推一剪之间静静流淌,照亮邻里的“头等大事”。

一份执着,疏通社区堵点

“以前接娃放学,小区门口全是乱停的车,推着婴儿车得绕好远!”说起西河湾社区曾经的停车难题,居民们记忆犹新。小区里有幼儿园,早晚高峰车辆扎堆乱停,主干道常堵得水泄不通,退休党员梁福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能让‘停车乱’堵了民心!”梁福锁主动站出来,联络社区22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拉起了“治理整顿联合行动专班”。他们带着本子挨家走访,记下居民的吐槽;开座谈会听意见,梳理出“增设车位、规范引导”的核心需求;又对接社区和相关单位,一遍遍核对车位规划方案。

两个月里,5场座谈会、12条意见、7次集中宣传、66个新增车位,梁福锁和老伙计们用耐心与智慧,把堵心路变成了“顺心道”。居民们笑着说:“老梁这股较真劲儿,把‘堵点’全捋顺了!”

一本笔记,写满为民情怀

东风社区四海院的许建军,口袋里总揣着个磨旧的记事本,翻开一看,密密麻麻记着“3号楼2单元堵了”“5户居民反映返水”“提醒大家别倒油污”。这个老旧片区,下水管道堵塞是“老大难”,污水外溢、异味刺鼻,居民们苦不堪言。

“这事我来管!”许建军没有丝毫犹豫,扛起责任就上。他逐户敲门排查,把堵塞位置、居民诉求记在本子上;小堵塞自己买工具动手通,遇到大问题就跑前跑后协调专业维修队;修好后还挨家宣传养护知识,再三叮嘱“别倒杂物进下水道”。

6年下来,记事本换了好几本,许建军的脚步也没停过:入户121次、亲手解决堵塞27次、协调维修7次。管道通了,污水走了,邻里的心也顺了。“有许叔在,咱这老院子住着舒心!”成了居民们的一致心声。

从理发推子到停车规划,从管道疏通到邻里协调,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褪去的是职务,褪不去的是担当;改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初心。

他们依然活跃在石楼的大街小巷、楼宇院落,用朴实的行动、真挚的情怀,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与力量,诠释着“老党员”三个字的千钧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