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兴县:金秋时节农事忙 产业兴旺风景美

□ 文/图 张亚东

兴县积极贯彻全省“三秋”工作会议精神,展开秋粮收获

兴华玉露香梨成为农业增收新产业

颗粒饱满的红枣映红了农民的好日子

山地苹果正在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新宠儿”

孟家坪李家梁村民张对平看着饱满的高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脸

兴县山花烂漫农业基地里谷子迎来大丰收

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荞麦基地迎来大丰收

兴县康宁农业园区大棚甜瓜喜获丰收

兴县孟家坪谷子基地航拍图

金秋时节,兴县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全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30万兴县人民同庆丰收,共享喜悦。从茶山之巅到黄河岸边,广袤的黄土高原上,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黄河岸边红枣红,丰收美景醉人心

在兴县罗峪口镇,红彤彤的红枣缀满枝头,沿着奔腾的黄河,构成了一幅醉人的丰收图景。这几天,正是红枣的采摘时节,罗峪口村的马利俊看着自家12亩枣树,笑得合不拢嘴。“一亩产量至少两千多斤,好的红枣能卖2元一斤,不好的也有1.2元,今年光红枣就能收入3万元。”马利俊欣喜地说。

同样丰收的还有李家梁村的李侯兵,他种植的5亩梨枣获得了大丰收。梨枣是罗峪口镇从山西省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肉大核小、酥脆清甜。“今年风调雨顺,梨枣颗粒特别大,一把只能抓三颗,一亩能 4000多斤,一斤卖2元,就能有8000元的收入。”李侯兵介绍道,硕大的梨枣红绿相间,压弯了枝头,吸引了沿黄公路过往的客人拍照打卡。

今年,罗峪口的红枣丰收,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收购。保德县的冯彦彦是活跃在沿黄一带的红枣经纪人,他早在半个月前就来到罗峪口。“罗峪口的红枣果实饱满、甜度适中,老百姓也淳朴厚道,我每年都来这里收购。”冯彦彦说,他秉持着“诚实守信、价格公道”的原则,十几天就已收购红枣10万多斤。此外,当地的牛贵军、崔永兵等农户也变身红枣经纪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罗峪口镇镇长裴林军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市场动态,查看红枣品质,为农户指引方向。罗峪口镇耕地面积8.2万余亩,其中红枣经济林2.5万亩,人均红枣经济林2.5亩,有着“粮自足,枣发财”的美誉。今年以来,罗峪口镇把红枣产业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基地、建龙头、创品牌,积极扶持万云峰天然枣业公司,带动农户发展红枣产业。裴林军表示,要把红枣产业作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亮点,发展红枣特色加工产业,形成产出、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把罗峪口的红枣打造成一个品牌。

谷子飘香谷穗满,有机旱作促增收

在孟家坪乡李家坪村,7000亩谷子长势喜人。谷子根壮秆高,黄灿灿的谷穗颗粒饱满、色泽诱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基地负责人贺毛毛每天都要查看谷子的长势变化,他说今年春季雨水充足、夏季光照适宜,一年风调雨顺,基地采用有机旱作模式,不施用化肥农药,采用物理防治措施除草杀虫,全方位保证了谷子的绿色无公害。“从目前长势看,每亩谷子比去年增产200斤左右。”贺毛毛脸上洋溢着笑容。

孟家坪乡是兴县优质谷子主产区之一,当地依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山地气候优势,大力推广“晋谷21号”“长农35号”等优质品种。李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唐云介绍,过去种谷子“靠天收”,产量低,销路难;现在有了合作社统一指导,从选种、播种到施肥、收割都有技术支持,还帮忙找销路,村民再也不用愁卖不上价。今年村里成立了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213户村民入社,流转土地2800多亩,统一采用有机种植模式,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谷子成了村民的“黄金粮”。

在兴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今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达12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5万吨,产值超1.7亿元。为了延伸产业链,兴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牵引作用,清泉醋业、山花烂漫、晋绥农林、晋绥黄河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开发出小米粥、小米粉、小米酥、杂粮方便面、杂粮营养包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让“兴县小米”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玉露香梨采摘忙,品牌建设成效显

在兴华村,1000亩玉露香梨也迎来了丰收。为了帮助父母收秋,常年在外务工的白旭荣这几天也回到村里,一边驾驶三轮车运输梨果,一边在网上联系销售渠道。种植大户王信儿早已将香梨采收入库,这几天正忙着分拣打包。村党支部书记白根提告诉笔者,经过县委、县政府10多年的扶持、推广与宣传,兴华玉露香梨早已打响了品牌,这几天上门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1000亩玉露香梨可给全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人均增收5000元。”白根提说。

为了做强玉露香梨产业,今年村里还建成了水果存储冷库和梨汁生产线,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做好这一产业的信心和底气。今年,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引导下,村里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引进了山地苹果,开始探索性种植,不断拓宽产业发展之路。

养殖产业规模大,助力增收促振兴

在固贤乡金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排排牛舍、羊舍整齐排列,一头头牛羊膘肥体壮。机械化养殖大大节约了人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存栏肉牛200多头,肉羊500多只,年出栏肉牛100多头,肉羊300多只,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养殖户李二小加入合作社后,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多。“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成本降低了,风险也小了,还有技术培训和贷款担保,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李二小说。

兴县依托丰富的牧草资源,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成立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同时,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为了延伸养殖产业链,还引进了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建设了屠宰加工生产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还积极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饲料作物种植,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的产业链条。

水产养殖有特色,农旅融合效益高

在蔡家崖乡木兰岗村的木兰山庄垂钓基地,波光粼粼的鱼塘里,鱼儿欢快地游弋。基地负责人温鹏鹏正带着工人忙着捕鱼,一网下去,鲜活的鲤鱼、草鱼被捕捞上岸。“今年鱼塘的产量不错,预计产鱼4000斤,按当前市场行情,收入可达3万多元。”温鹏鹏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我们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顺应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对荒滩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山庄,使其成了群众增收的新产业、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木兰岗村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充沛的淡水资源,依托资源优势,村里围绕乡村振兴这一目标,对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形成了集水产养殖、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引进水产养殖企业,投资建设了水产养殖基地,发展鲤鱼、草鱼、鲫鱼等常规鱼类养殖。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投放有机肥,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品品质。“我们的水产品均为生态养殖,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在不少餐馆都来我们这里采购。特别是今年9月,兴县总工会在此举办了第四届职工垂钓比赛,有效提升了该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庆假期前来观光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温鹏鹏介绍。此外,村里引进本土致富能手张建国,建起了水上观光、水上娱乐、冬季滑冰等文旅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产业形态,增加了收入渠道。

政策扶持力度大,乡村振兴步伐稳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首位,全力推动农业优先发展,发展杂粮产业,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思想,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担当,奋力书写“端牢中国饭碗”的生动篇章。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在资金支持方面,兴县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种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给予补贴;同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在技术支持方面,兴县组建了农业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培训讲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种植养殖水平;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割、无人机施肥与杀虫,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15个乡镇的平川地、梯田地已全部实现农业机械化耕种与收割。

在人才支持方面,兴县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返乡创业就业;培养本土农业人才,评选表彰农业产业带头人,激励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兴县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再次给兴县广大干部群众增添了信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干劲。

金秋的兴县,丰收的喜悦浸润着每一寸土地,也甜透了每一位农民的心。如今,兴县正以丰收为新的起点,持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谱写着新时代兴县农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