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引领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是巩固党执政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核心抓手。新时代背景下,面对职工结构多元化、思想观念复杂化、传播方式数字化的新挑战,工会组织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构建系统化、精准化、创新化的实践路径,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理论铸魂:构建科学理论武装长效机制
理论武装是思想政治引领的根基,必须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职工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工会组织应建立多层次、分众化的理论传播体系,把“我们想说的”与“职工爱听的”有机结合。首先,完善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机制是首要任务。通过理论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依托“职工之家”App等数字化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建立劳模工匠领学促学机制,组建劳模宣讲团开展多场景宣讲,用职工身边榜样的奋斗经历诠释理论内涵,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实施理论宣传差异化策略,针对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创新话语表达,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解读,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其次,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重点,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引导职工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加强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现场教学、主题活动等形式,培育职工的家国情怀,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
二、阵地筑基: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矩阵
阵地是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载体,工会组织需整合资源优势,构建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育人阵地体系。首先,升级实体阵地功能,夯实线下引领基础。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阵地作用,将其打造为集理论学习、技能提升、文化培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深入挖掘红色工运资源,把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转化为“沉浸式课堂”,让职工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使命。推动阵地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延伸,实现对灵活就业群体的有效覆盖。其次,扩容数字阵地维度,拓展线上引领空间。做强“职工之家”等平台的思政专栏,开发图文解读、思维导图等轻量化学习产品,通过积分激励、互动答题等方式提升参与度。运用VR、虚拟主持人等技术打造“智慧思政”场景,构建“云课堂”学习生态,实现线上宣讲可落地、线下活动能上云的融合效应,打造大思政格局。
三、方法赋能:创新精准化引领实施路径
方法创新是提升引领实效的关键,工会组织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增强工作针对性。首先,实施分众化引领策略,满足多元需求。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职工“数据画像”,精准捕捉不同群体的思想困惑和价值取向,开展“点单式”授课服务。针对青年职工注重互动体验的特点,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针对老职工群体,保留传统宣讲优势,实现“千人千面”的引领效果。将思想引领与权益维护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解决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实际问题中深化价值认同。其次,构建协同化育人格局,凝聚工作合力。加强与宣传、教育等部门协作,推动工会资源与学校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通过技能展示、实践交流等形式搭建互动桥梁。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吸纳劳模工匠、专家学者、一线职工等加入名师库,形成“干部带头讲、劳模主力讲、职工自己讲”的立体宣讲网络。最后,运用文化引领方式,实现润物无声。完善职工文化建设制度,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群众性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职业文化。讲好劳动故事、工会故事,用身边典型的平凡事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引领的代入感和共鸣感。
四、精神聚力:培育职工共同价值追求
精神引领是凝聚职工力量的纽带,工会组织需以先进精神和文化培育塑造职工精神世界。首先,强化精神标杆引领,激发奋斗动力。做好劳模评选表彰和服务工作,选树“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通过论坛、展会等形式展示榜样风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线上推广和线下示范活动,让奋斗精神在职工群体中代代传承。将精神弘扬与技能提升结合,在职工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其次,深化文化浸润工程,厚植精神底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整合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开发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依托职工文艺团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最后,推动价值理念践行,促进知行合一。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鼓励职工参加国情研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立职工荣誉激励体系,让职工在价值实现中增强成就感,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
五、机制护航:完善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体系
健全的机制是引领工作长效开展的保障,工会组织需构建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压实政治责任。坚持党对思政引领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其纳入工会工作全局谋划,与产业工人改革、劳动关系和谐构建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健全工会党组织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的责任链条,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与党委的沟通协调,将思想政治引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其次,完善队伍建设机制,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工会干部思政能力培训体系,通过专题研修、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激发工作热情。最后,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导向作用。建立以职工满意度、思想认同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开展动态评估。将评价结果与工会评优评先、干部考核挂钩,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良性循环。
六、结语
新时代工会思想政治引领是系统工程,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守正与创新并重。通过理论铸魂强根基、阵地筑基扩覆盖、方法赋能提实效、精神聚力凝共识、机制护航保长效的实践路径,不断增强引领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引导亿万职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凯兴物资经销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