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吕梁山护工”铸就劳务“金字招牌”

十年培训近11万人,年创收超16亿元,蹚出富民强市新路径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李江姗) 在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启动十周年之际,这一省级劳务品牌已结出丰硕成果。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吕梁山护工”项目从试点探索成长为享誉全国的特色劳务品牌,不仅成为我市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抓手,更为全国劳务输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一大批群众通过培训、掌握技能,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服务千家万户,成为家政行业先锋队和主力军,在吕梁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累计培训护工10.92万人,与全国472家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就业足迹遍布北京、天津等13个省份20多个城市,年创造工资性收入达16.71亿元。这一品牌不仅助力大批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掌握技能,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并荣获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两名优秀护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社会效益与政治荣誉双丰收。

品牌成功的背后,是持续优化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创新。从起步阶段的“五大工作体系”构建,到2018年提出的“一个核心、两个保障、三个关键、四个支撑”工作思路,再到2020年实施的“三转五化”战略(即转变培训对象群体,推动组织规模化、教学专业化、培训精准化、就业保障化、管理职业化),以及接连出台的多个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了品牌建设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支撑有力。

当前,家政服务行业虽为朝阳产业,潜力巨大,但也面临资深护工流失、本地年轻一代培训意愿有待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加剧等挑战。对此,市委、市政府将吕梁山护工产业纳入全市“985”重点产业链进行高位谋划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赴外考察调研、听取汇报、审定政策,为品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市人社局紧扣发展需要,制定了《吕梁山护工就业工作提质增效十二条举措》,并重点推进五项核心工作:

深化“订单式”培训。以就业为导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采取“单位下单、机构接单、护工上岗”模式,今年已完成订单式培训981人,就业率高达94.3%。同时,在就业集中地委托优质合作用人单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今年已有292名护工参训并全部实现就业。

建设就业集散地。在北京、天津、青岛、太原等重点城市合作共建集散地,为护工提供短期免费食宿、技能提升、就业推介、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北京首站已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服务护工超200人次。

创建就业数据库。整合护工全流程信息,实现精准画像、智能岗位推荐和动态管理,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强化品牌宣传。通过央省市媒体矩阵、选树典型、技能竞赛、开设专题栏目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护工荣誉感与获得感。积极推荐参评各类荣誉,探索开展“吕梁山护工之星”评选;支持职业晋升,打通“护工—护师”通道;全面落实并提高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如将省外就业护工的保险补贴金额提升至280元/人,覆盖范围扩至全国,目前已惠及860人。

展望未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刘智平表示:“将继续用心用情讲好护工故事,久久为功,将‘吕梁山护工’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做得更实,为促进老区人民增收致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