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员工力量、保障企业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员工结构迭代,传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逐渐显现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亟需通过系统性创新,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吸引力。本文从当前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出发,围绕理念、内容、方法、机制四个核心维度,探索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为强化国有企业基层思想引领提供思路。
一、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仍面临多重挑战,成为制约工作质效提升的关键瓶颈。
从工作理念来看,部分基层单位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灌输、轻共鸣”的滞后思维。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开会念文件、发文提要求”,忽视员工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导致工作与员工诉求脱节;另一方面,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价值,将其视为 “附加任务”,缺乏“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意识,使得思想引领难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工作方法来看,传统“单向输出”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员工特点。基层员工结构日益年轻化,“90后”逐渐成为主力军,他们对传统的说教式、口号式教育接受度较低,更注重互动性、体验感与个性化;同时,信息传播方式已从“线下为主”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但部分基层单位仍依赖座谈会、宣传栏等传统载体,未能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导致工作覆盖范围窄、传播效率低,难以触达员工思想深处。
从工作队伍来看,基层思政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存在“短板”。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素养,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阐释不透;同时,缺乏对企业业务、员工心理、新媒体技术的掌握,难以结合基层实际设计针对性工作方案,导致工作“浮于表面”,无法有效解决员工的思想困惑与实际问题。
二、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理念创新:锚定“两个导向”,重塑工作价值定位
理念是工作的“总开关”,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首先实现理念突破,确立“以员工为中心”与“融入中心工作”的双导向。一方面,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需摒弃“管理者视角”,转向“员工视角”通过定期开展思想调研、员工访谈、需求问卷等方式,精准掌握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员工思想困惑、实际需求,将思想引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暖人心、聚人心”的纽带。另一方面,强化“融入中心工作”的目标导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跳出“单独作战”的误区,主动对接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安全生产中,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将思想引领转化为员工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实现“思想红”与“业绩优”的双向促进。
(二)内容创新:聚焦“时代性”与“实用性”,增强内容吸引力
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需要摆脱“照本宣科”的困境,围绕“时代主题”与“员工需求”设计内容,让思政内容“有温度、有干货”。其一,紧扣时代主题,注入“新内涵”。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基层员工易懂的“家常话”,摒弃抽象理论堆砌,结合国企发展历程、行业趋势、基层实践,用“企业故事”“身边榜样”阐释理论内涵。其二,贴近员工需求,增加“实用性”。将思政内容与员工“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结合,避免“空对空”针对员工关注的职业发展,开设“思政+技能”课程,在传递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同时,讲解岗位技能提升方法、职业晋升路径,让思政内容成为员工“用得上、有帮助”的知识储备。
(三)方法创新:借力“技术赋能”与“互动体验”,打破传统模式
方法创新是提升工作实效的“突破口”,需顺应信息传播趋势与员工接受习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体验并重”的新方法体系。一方面,借力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思政阵地”。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传递正能量;开设“思政知识小课堂”,以动画、漫画形式解读党的政策、企业制度;搭建“线上互动社区”,设置“思想留言板”“话题讨论区”,让员工随时参与思想交流,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思政教育“全天候、全覆盖”。另一方面,强化互动体验,创新“线下活动形式”。摒弃“单向宣讲”模式,设计沉浸式、参与式的线下活动,开展“红色教育体验营”,组织员工参观红色基地,让员工在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举办“思政辩论赛”,引导员工主动思考、表达观点;开展“岗位思政实践活动”,如“党员示范岗”,让员工在实践中践行思政理念,实现“从听到做、从知到信”的转化。
(四)机制创新:构建“协同化”与“长效化”机制,保障工作落地
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保障线”,需通过健全责任、考核、协同机制,避免创新“一阵风”,确保工作持续有效。
一是健全“党委牵头、多方协同”的责任机制。明确基层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将思政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压实基层党支部的直接责任,推动党支部将思政工作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度融合;建立“思政工作+业务部门”协同机制,如工会负责员工需求收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职业发展引导、生产部门负责结合业务开展思政活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二是完善“量化考核、激励导向”的评价机制。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如员工思想调研覆盖率、思政活动参与率、员工满意度、思政工作对生产经营的推动效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基层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将思政工作业绩与评优评先、晋升提拔挂钩,激发基层开展思政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回应员工需求、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企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内容创新为核心、方法创新为抓手、机制创新为保障,跳出传统思维定式,打破路径依赖,将思政工作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效覆盖”,从“被动开展”转向“主动作为”。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凝聚员工共识、激发奋斗力量的“红色引擎”,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