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文明实践“不下班”

临县“错时延时”服务精准对接民需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以前想参加活动总被工作时间绊住脚,现在晚上下班后也能学技能、看电影,生活更充实了!”居民曹女士在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加完手工编织课后感慨道。

自今年8月起,临县聚焦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现实难题,创新推出“错时延时”服务机制,通过精准对接群众作息时间,真正实现文明实践“不打烊”、群众参与“更便捷”,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针对传统服务时间与群众需求脱节问题,临县构建起“中心+所站”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县级实践中心实行“5+2”全天候开放,工作日延长至22:00,周末增设早7:00-8:30晨间服务、晚19:30-22:00夜间服务;乡镇实践所根据农时规律设置“农忙服务岗”,在播种季、丰收季清晨6:30-8:00开设农技指导;村(社区)实践站推出“晚风议事会”,利用18:00-20:00村民空闲时段开展政策宣讲。确保群众“闲时有所乐、需时有所助”。

聚焦不同群体需求,推出差异化精准服务套餐:面向上班族开设“夜间课堂”,提供政策解读、电商运营、家政培训等服务;针对老年人推出“晨间健康行动”,组织免费体检、养生讲座等温馨服务;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在傍晚开展农技辅导、产销对接等助农项目。各实践阵地还常态化开展广场舞教学、书画交流、红色观影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精神生活。

自该机制推行以来,临县各文明实践阵地已累计开展活动800余场,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参与率、满意率显著提升。“我们将继续优化错时延时服务机制,动态调整服务内容与时段,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真正将文明实践阵地建成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温暖群众的重要平台。”临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玉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