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85公斤载重、效率超人工20倍!

吊运无人机撑起北武当景区建设“空中通道”

本报讯 (记者 王洋) 今年以来,方山县北武当景区建设现场,一批专业级吊运无人机投入作业。它们穿梭山间,将砖石、木料等建材精准送达传统机械与人工难以抵达的施工点,成为山区施工中的科技助力。这批无人机单机最大载重达85公斤,单次可吊运24块砖,飞行一趟仅需几分钟。而以往人工搬运同等数量建材,需耗时三四个小时,效率差距显著。

“24块砖,干砖每块4斤7两,湿砖每块5斤多。”施工师傅王玉平说,以前人工搬运一次最多100斤,三四个小时才跑一趟,一天也就两三趟。现在无人机运输又快又省钱,还降低了陡峭山地施工的安全风险。

从业11年的无人机飞手刘星廷介绍,无人机运输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过去1万多块砖需十来个人搬十几天,现在一台无人机四五天就能完成。当前作业点距离约700至800米、高差200至300米,无人机一天能运2000至3000块砖。一块电池可飞行3趟,全天能往返150趟左右,一块电池可运输约400斤建材。

据悉,这批无人机目前参与景区内庙宇修缮与建设,未来还将应用于绿化工程、应急救援等领域。随着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正逐步成为山区建设、农业植保、航拍测绘等行业的重要帮手。

“无人机给吕梁山区带来很大帮助。”刘星廷说,除了当前的景区修缮,未来还可用于吊运树苗、护坡建设。在农业领域可参与粮食抢收、打药施肥,同时具备应急救援能力。低空经济热潮下,无人机相关就业渠道与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

科技赋能不仅改变了山区传统施工方式,更向北武当景区建设注入新动能,为当地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