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

红军东征在吕梁

红军东征时期的毛泽东

红军东征将领,左起左权、彭德怀

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奔赴抗日前线抗敌御侮,同时创建有利于中央红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红军东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在吕梁及山西大地纵横弛聘,播撒革命种子,壮大革命队伍,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此时,侵华日军步步进逼,中华民族的存亡面临着严峻考验。

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讨论了转变党的策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副主席,确定了红军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扩大红军。红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确定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个基点上。具体步骤是: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战略决策。

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东征红军进入临战状态。2月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