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勤劳换得幸福来

□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闫伟

来到柳林县石西乡上庄村沿黄旅游公路旁,一个临时搭建的简陋小屋内,上庄村村民刘二羔夫妇俩正在里面休息吃饭。正午的太阳格外炙热,大棚内温度接近三十度,尽管汗如雨下,夫妇俩依旧要坚守在地头忙活。

刘二羔的妻子马俊告诉记者,每天她和丈夫凌晨五点多就起床了,八点多就进大棚,开始配花,等到了十点多十一点时,夫妻两人又开始修剪、放风,总之每天在这个棚里面能工作八至十个小时。

时节还早,可此时刘二羔家的塑料大棚内早已是绿意葱茏,一片生机盎然,西红柿已绽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甜瓜早已扯开了蔓条,鲜嫩的果实也即将上市。夫妻俩虽然双手沾满泥土,操劳不息,但望着充满希望的田地,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眼下正是甜瓜即将成熟的季节,老两口每天五点钟就起床了,在大棚里忙着授粉、锄草、修剪等工作,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一颗颗鲜嫩的果实。

“一进棚里面就开始弯腰,弯腰时间长了腰困得厉害,但不弯腰不行,瓜苗低,既要修剪,又要配花,还得锄草,一天这活最少也要做够六个小时。”不过看见自己的甜瓜长势很好,挂果也不错,刘二羔高兴地说道。

付出才会有回报。记者了解到,刘二羔夫妻俩种植大棚已有14个年头了,从最初的一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七个大棚,收入也是逐年提高,特别是经过他精心育苗、栽植的甜瓜,比棚外种植要提前上市一个半月,上市后一斤能卖到20元,一年下来,仅甜瓜这一种类收入就能达到6万元。然而这不错的收入背后,离不开刘二羔夫妻俩的艰辛付出,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夫妻俩30多年扎根在黄河滩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吃住在这里,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现在,提起刘二羔,周边村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成为周边村子中第一个走上电视屏幕的农民,更以勤劳致富、帮扶乡邻而深得众人的称赞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