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富平
自公元前221年起进入秦朝,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郡县制社会,蔺邑改置为蔺县,到元朝至元三年(1266)孟门县废止,时置时废,累得蔺县、定胡、孟门三名。其建制沿革情况是:
一、西汉西河郡36县之一蔺县。《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莽曰归新,属并州。户136390,口698836。县36:富昌,有盐官。莽曰富成。驺虞,鹄泽,平定,莽曰阴平亭。美稷,属国都尉治。中阳,乐街,莽曰截虏。徒经,莽曰廉耻。皋狼,大成,莽曰好成。广田,莽曰广翰。圜阴,惠帝五年置。莽曰方阴。益阑,莽曰香阑。平周,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蔺,宣武,莽曰讨貉。千章,增山,有道西出眩雷塞,北部都尉治。圜阳,广衍,武车,莽曰桓车。虎猛,西部都尉治。离石,公式罗,武泽在西北。饶,莽曰饶衍。方利,莽曰广德。隰成,莽曰慈平亭。临水,莽曰监水。土军,西都,莽曰五原亭。平陆,阴山,莽曰山宁。公式是,莽曰伏公式。博陵,莽曰助桓。盐官。”
二、东汉初西河郡十三城之一蔺县。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载:“西河郡,武帝置。十三城,离石、平定、美稷、乐街、中阳、皋狼、平周、平陆、益兰、圜阴、蔺、圜阳、广衍。”
三、后周置定胡县,隋唐五代因之。《隋书》卷30 志第二十五地理曰:离石郡(后齐置西汾州,后周改为石州。)统县五,户24081。
离石,后齐曰昌化县,置怀政郡。后周改曰离石郡及县,又置宁乡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郡,并宁乡入焉。修化,后周置,曰窟胡,并置窟胡郡。开皇初郡废,后县改为修化。又后周置卢山县,大业初并入焉。有伏卢山。定胡,后周置,及置定胡郡。开皇初郡废。有关官。平夷,后周置。太和,后周置,曰乌突,及置乌突郡。开皇初郡废,县寻改焉。有湫水。
《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石州管县五: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定胡县,中。东至州95里,开元户2609,乡5。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大象元年于此置定胡县,隋因之。武德三年于县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州置孟门县,七年废县为孟门镇,八年废镇复为定胡县。黄河,去县西二百步。孟门镇,在县西一百步,河东岸。
《旧唐书》志第19地理二:石州 隋离石郡。武德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总管府,管石、北和、北管、东会、岚、西定六州。贞观二年,废都督府。三年,复置都督。六年,又废。天宝元年,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复为石州。旧领县五,户3758,口17420。天宝,户14294,口66935。在京师东北1290里,至东都1228里。
离石,汉县。周改为昌化郡,隋复为离石,州所治平夷,后周析离石县置定胡,隋县。武德三年,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分置孟门县。七年,废孟门入定胡。
四、北宋定胡与临泉县隶晋宁军。《宋史》卷86 志第三十九:“石州,下,昌化郡,军事。旧带岚、石、隰三州都巡检使。元丰五年,置葭芦、吴堡二砦隶州,因置二砦沿边都巡检使,遂令三州各带沿边都巡检使。初领县五,元符二年,升葭芦砦为晋宁军,以州之临泉县隶焉。大观三年,复以定胡县隶晋宁军。崇宁户15890,口72929。贡蜜、蜡。县三:离石,(中)平夷,(中,有伏落津砦。)方山。(下)
五、金明昌六年改名孟门。《金史》卷26 志第七:石州,上,刺史。旧昌化军。兴定五年复隶晋阳,从郭振之请也。户36528。县6、镇4:
离石,倚。有胡公山、离石水。镇一,石窟。
方山,贞公式四年徙治于积翠山。有方山、赤洪水。
温泉,贞公式四年五月改隶汾州。有远望山、温泉。
临泉,宋隶晋宁军。有黄河、临泉水。镇一,克胡。
宁乡,旧名平夷,明昌六年更。
孟门,旧名定胡,明昌六年(1195)更。宋隶晋宁军。有黄河。镇二,吴堡、天泽。
按:孟门,是位于吕梁山之西、黄河之东、秦晋两地交界处的文明古地,其名由来已久,底蕴颇深。就其“孟门”二字的字意而言,“孟”在古代它通常是与“仲”、“季”同时出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的意思。如用在弟兄排行中,则是孟大、仲二、季三;如在记述月份时,将一年十二个月,按照春、夏、秋、冬气候划分,就可分为三个月的四组。每组的三个月均按孟、仲、季排列,就出现了正月为孟月,二月为仲月,三月为季月……以此类推可得,正、四、七、十月为孟月;二、五、八、十一月为仲月;三、六、九、十二月为季月。这样孟、仲、季在一年中各出现四次,于是“一年四季”与“孟”为开头或第一也就相延成俗。
“门”,是大禹治水凿壁疏通河道时留传下的河上之水口。根据在今孟门周围现有大禹治水时的古迹遗存,即位于今孟门镇小垣则村南、贺兰沟村北、高出黄河水面数丈的山上,有由于大禹治水前因黄河湖泊沉积而成的沙层;位于孟门南山寺山门之外、高于庙宇的山腰丘陵之顶现存有一块大禹治水时留下留下脚印的巨石,俗称禹王石,且该石旁边所立刻有“大禹治水停骡之处”字样的清代石碑见证;位于孟门村南、小黄沟村北、黄河东岸有悬崖峭壁,当地人们世代传承称之为蛟龙壁。诸多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蛟龙壁上尚有大禹治水时的凿石痕迹,认定是为大禹治水疏通河流之时的开劈之处,并被命名此地为黄河蛟龙壁遗址。确认这里为大禹治水时打开的第一个洪水出口,因而得名孟门。
就其史料记载而言,不乏孟门之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预注:“孟门,晋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公式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预注:“孟门,晋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公式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山海经·北山经》:“孟门 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公式,多涅石。” 郭璞 注引《尸子》:“龙门未公式,吕梁未凿,河出於孟门之上。”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战国尸佼《尸子》中记载:“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吕氏春秋》:“龙门未辟,河出孟门东,大溢,禹凿龙门,水南流。”明万历《汾州府志》:“隋孟门关,地甚险固,洪涛水泛滥也”。
按:孟门,即今孟门镇。
六、元朝至元三年(1266)后,孟门省入离石。《元史》卷58志第十曰:石州,(下。)唐初改离石郡为石州,又改昌化郡,又仍为石州。宋、金因其名。元中统二年,省离石县入本州。三年,复立。至元三年,省温泉入孝义,以临泉为临州。旧置司候司,后与孟门、方山俱省入离石。领二县:离石,(下。倚郭。)宁乡。(下。太宗九年,隶太原府。定宗三年,隶石州。宪宗九年,又隶太原府。至元三年,复来属。)
总之,蔺、定胡、孟门三名共计沿革1310年。其中:从公元前402年起,到221年(东汉末年),曰蔺邑、或蔺县计623年。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曹魏之时,三分鼎峙,淮汉之间,鞠为斗壤。洎太康混一,寻陷胡戎。南北分争,何暇疆理?三百年间,废置不一。”(《旧唐书》)故省略不计。从公元579年(北周大象元年)起,到公元1195年(金明昌六年),曰定胡县计616年。从公元1195年起,到公元1266年(元至元三年),曰孟门县计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