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李恩奎:

红色收藏颂党恩

□ 文/图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 李竹华

图为李恩奎在向前来参观的市民介绍他收藏的老物件。

被当地人称为“业余党史专家”或“红色收藏家”的57岁的李恩奎是孝义市驿马乡李家公式村一名退伍军人。由于他痴心红色收藏,30多年来,他历尽千辛万苦从收藏第一张毛泽东大开纸全身像开始到如今藏品高达5万余件,而且很多藏品已经成为全国绝版,极为珍贵。那么,是什么信念在激励一个退伍军人乐此不疲,坚持30多年一边收藏一边自费带着自己的藏品走进学校、走进部队、走进社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呢?“八一”前夕,记者驱车来到孝义市城区李恩奎的“红色记忆”收藏馆,走进了这位红色收藏迷的内心世界。

走进李恩奎的“红色记忆”收藏馆里,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的雕像、老照片、画册、像章……各种红色文化收藏品应有尽有,一股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到毛泽东全身塑像、半身坐像,小到毛泽东各个时期出版的选集、著作。从一枚枚胸章、一张张照片到大寨、大庆、红旗渠、焦裕禄、延安组图,几乎囊括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件。

谈起红色藏品,李恩奎如数家珍,有说不完的话。据他讲,他在部队就开始迷恋上收集各种红色图片、画报、书籍,为了买这些“宝贝”藏品,他走了大半个中国的旧书市场和藏品市场。说到他搞红色收藏的爱好,这与参军当兵有关,正是因为他参与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和重建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他对党史收藏有了一份特殊的偏爱。再加之部队的教育、引导和自身的经历,从那时就开始逐渐迷恋上了收集各种红色图片、画报、书籍、纪念章。退伍时,和别的战士所携带的行李不同,李恩奎沉沉的包裹里面全是红色藏品。

15年前,他为大规模宣传红色文化,在家人的协助下把所有藏品按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以及工农商学兵进行分类整理,并开始自费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展览。从此老李自费宣讲中共党史,传播红色文化成了他的“职业”。他觉得只有让这些红色文化的精髓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才能坚定信念跟党走,推动发展做先锋。曾有人想以高价买他的红色收藏品,被他拒绝了,他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搜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让后代通过这些藏品去感受那个年代的历史,记住党的恩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是为了钱。”

2012年建党节之际,他收藏的红色图片精品在孝义市府前广场展出。713幅内容广泛、品位高雅、主题鲜明的红色图片,图文并茂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风雨中成长的艰难历程,使广大市民休闲之余零距离欣赏感受了历史瞬间,品味了红色经典。抗战胜利70周年当日,他在思源社区举办了一次特别的红色图片展,以此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现场不仅展出近百张珍贵历史图片,还有不少的图书、地图,以及二三十年代的军装、冲锋号、军用电话等实物。这一次“红色图片展”吸引了周边社区的市民前来观看,反响非常大。像这样的展出,每年他都会办很多场,每次都会按照不同的参观者整理出不同的内容。如果是学生看展出,他会把学习雷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为主题;如果是工人,他会展览旧社会工人的苦难生活、铁人王进喜;如果是农民,他会加进农业学大寨等内容。但是,毛泽东全身像却是他每次必展的。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收藏的图片被分为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延安精神、革命战争和改革开放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但是每展出一次他都要再次进行整理,单是用去固体胶就有六七十箱子。

李恩奎说:“做收藏、做展览,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红色历史,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能让一代又一代人真正树立爱国信念和报国理想”。目前,老李在孝义有四个展览分馆,分别在孝义市民兵训练基地、晋商古驿道贾家庄村宋家大院、梧桐新区的金晖小学、驿马乡力农小学。光今年上半年设立在城区的“红色记忆”馆,就接待游人3万多人次,包括党政机关的干部、农民、中小学生、民营企业家,甚至还有从首都来的党史专家、学者、记者,所有的解说也都是他自己来。这就是李恩奎的家国情怀、红色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向大家传递着一个共产党人的红色梦,一位退伍老兵的初心。在此,我们向这位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