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治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马氏家族的遗训,也是马家人崇拜文化的真实写照。
千百年来,“学为君子儒”成为我国始终奉行的人格培养目标。长年拼搏于商海的马家,承袭大户人家的书香习气,从未忽视过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尽管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为商业培养人才,重礼仪、学珠算、精书法。马家到“纪”字辈叔伯兄弟六人,分别取名为“良、融、忠、光、曾、冉”,“光”即取意于儒家三圣之一司马光。马纪光从小就聪慧好学,虽逢战乱,家境衰落,还是在家族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家教和四书五经教育。可以说,耕读传家的本色,是流淌在马家人的血液中,烙印在马家人的骨子里。
望子成龙,马纪光比别人更看重有文化的人,因为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做事的本领。马成仓是长女,纪光不重男轻女,全力供养大女儿上学,给兄弟姐妹做典范。成仓在司马上学,下了大雪,挡了道路,纪光用木锹一路铲雪,送女儿去学校,在当地传为佳话。小儿子上初中时,纪光已近古稀,但绝不放弃对儿子的鼓励和供养直至小儿子大学毕业。马家人在家中的墙上贴的都是孩子的奖状,既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也是家长的一种荣耀。在那个糊口度日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在马纪光看来,家庭的生计在田里,而家庭的希望在书本里。光阴承载了艰辛,苦难孕育了希望,如今全家孙子辈中,有研究生五人,大学生八人,在周边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