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社 会

爱心支教 情暖山区

——山西工商学院在石楼县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纪实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陈贞 刘志远

支教老师教孩子们投篮

“今天是当老师的第二天,越发觉得孩子们的可爱,事情越多责任就越大。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认为我现在和学生越来越在一条线上,所有人同心协力,为他们变得更好而努力。在即兴表演的课上,听许多同学说他们很喜欢美术,喜欢画画,特别想要尽自己的努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资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希望更加努力,为他们做得更好!”志愿者夏千雯说。

为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响应党中央对于大学生“青春三下乡”的号召,7月6日—16日,由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云龙和团委书记刘芸老师带领的由21人组成的繁星志愿者团队在石楼县小蒜镇中心校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初见时的紧张

7月6日下午,历经11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志愿者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小蒜镇中心学校。在校长呼瑞鹏的带领下,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初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后,立即组织召开活动前期研讨会。10天的支教,语文、数学、英语、作文、书法、音乐、舞蹈、绘画、体育,他们要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全新的知识和体验。

与学生们的第一次见面,每个老师的心情都是紧张而又激动的,为了上好第一堂课,给孩子们留下好的印象,志愿者们来不及适应,当晚连夜积极准备自己第二天的上课内容并互相交流。志愿者宿舍的灯光在漆黑的夜晚构成了最美的画面,尽管很累,但大家还是非常期待与孩子们的相处。

相处时的磨合

几天相处下来,老师们也从刚开始的温柔变得严厉起来,老师们总和学生说“不许上课说话”“下楼梯不许跑”“安静一点,排好队,要懂得尊重老师”,但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是记不住,所以班主任每天清晨总要提醒一遍。

细微之处见真情。一年级的学生们铅笔经常断掉,老师们总是细心地帮他们削好;“哪道题不会,老师来帮你们解答”,老师们总会耐心地解答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下雨了,没带伞,老师们克服路途艰辛,把孩子们一个个安全送到家。

为了最后一天能给所有家长展示最好的成果,老师们抽出午休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为孩子们设计展板,和孩子们一起画画。老师们集思广益,一起讨论,一起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能将孩子们的作品以最美的形式展现给所有的家长。

汇报展演中,每个班的孩子们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舞蹈《大王叫我来巡山》《抖音舞串烧》《兔子舞》、武术表演、歌曲《虫儿飞》《明天会更好》,孩子们认真可爱的样子,引得家长们不由自主拍手叫好。小蒜中心校校长呼瑞鹏向学院赠送了锦旗,表达了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

离别时的不舍

汇演很成功,每个孩子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表演,老师们的辛苦终于在汇演那天展现出了成果。最后一节课,当老师宣布下课时,孩子们抱着老师哭了。这一别不知道多久还会再见,到最后这份爱化成了依依不舍,化成了凌晨四点就在老师宿舍门口的等待、送别……

有聚就有散,十天的相聚是短暂的,但是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将成为彼此之间最珍贵而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于支教学生和孩子们的脑海中。

青春永远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每一个人在自己的青春年华总会留下不平凡的诗句。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繁星志愿者团队的队员们也是一样,他们曾满怀激情地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石楼县小蒜镇中心校这个偏远的山区学校,这将成为他们青春年华里一段永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