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实干加巧干 南浦大变样

□ 文/图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 张向东 王建勋

南浦村庆”七一“活动现场

南浦村活动中心一角

南浦村图书室

今年55岁的李继恩是汾阳市冀村镇南浦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村主干的15年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卓越才能,实干加巧干,使南浦村一年一个大变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南浦村位于冀村镇西南,现有425户,村民1900人,耕地面积360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浦村全体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改变了原来“村里村外积水洼,青蛙蛤蟆到处叫”的面貌。如今,村中街道整洁,全部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安全饮水工程接通每家每户,村容村貌洁净美观,这与李继恩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南浦村党支部一直把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2016年换届选出新的班子后,李继恩多次组织召开学习培训会,帮助两委班子成员尽快熟悉工作,增强素质,提高思想觉悟。特别是在领头雁学习培训后,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轮流讲课,将新的政策法规及时传达给班子成员,提高服务意识,尽快转变角色,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多次召开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参加,两委班子成员都总结各自工作,做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每个人的工作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梳理,准确掌握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时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加强班子团结、增强支部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李继恩带领支部、村委一班人共同努力,为老百姓干实事、谋好事、做真事。近年来村情稳定,民风淳朴。特别是2014年以来,南浦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430户村民免费更换了水表;2015年3月为村民把2006年税费改革前的往来存款十万余元全部兑现;2015年5月给村北、村西新住户180户解决了十三年来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家家户户吃上了由汾阳市水利局的集中供水;2016年3月通过四议两公开,会议研究了村校一体活动场所的绿化,当月底已经把活动场所绿化;2016年4月利用一事一议用石头砌筑了村东退水渠道,解决了该村东半村四十多年来存在的退水问题。

今年南浦村整体经济比上年度增长了11%,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全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18年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村环境整治,粉刷了街道墙5000余平方米,组织党员写了环境卫生、十九大精神、植树造林等多条宣传标语。新栽种新疆杨1200株,至此,共植新疆杨11000株。

在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南浦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和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建工作仍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村部分党员干部观念守旧,不能大胆地创新,成为制约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的不利因素;二是部分党员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工作上形不成合力;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经济基础的薄弱成为制约村子发展的根本原因。

李继恩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系列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计划。首先是动员党员干部集思广益,打开门路招商引资,支持村民自己发展实体,目前村内已经有一个小米加工企业—千宇米业;百家红、万众红等多个辣椒加工厂,雇佣本村上百余村民为企业工人,方便村民就业,提高经济收入。其次是鼓励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民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组织,并且支部派有想法、有能力的党员组成指导组,随时进行指导帮助,这样既增加了支部的凝聚力,又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并且能为农户拓宽增收渠道。除此,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养殖业,目前为止,村内已经有养殖户50余户,养殖猪、牛、羊、鸡等,2017年增收250余万元,养殖业成为了南浦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为把南浦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李继恩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让社会主义的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涌现出大批好人好事。

2003年1月至2014年11月,李继恩连续四届当选为南浦村村委主任。多年来,李继恩对工作始终忠贞不渝,对事业始终兢兢业业,对群众始终情深意长,对自己始终严格要求。正是凭着踏实的足印、执着的精神、奉献的情怀,李继恩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也成为村干部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