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社 会

别开生面的课堂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赴方山县桥沟村十九大精神宣讲小组在行动

深入农村

生动有趣的课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中落地生根,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十九大精神宣讲小组于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赴方山县峪口镇桥沟村进行为期七天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

深入浅出宣讲十九大精神

为了给桥沟村的孩子们带来多样的教学体验,宣讲小组经过精心准备,寓教于乐,将十九大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砥砺奋进的五年》的课堂上,宣讲小组成员陈宇浩用“墨子号”“复兴号”“辽宁号”等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向同学们介绍五年来我国的伟大成就。这使大家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为国争光的种子。在《读习近平》课上,宣讲小组成员何循洁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她简练地用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来概括习近平知青时的艰难。习近平在插队期间,从不放松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习近平经常向其他知青借书,在窑洞里坚持学习。宣讲小组希望以此激发起桥沟村孩子对于知识的热情,并向习总书记学习,一丝不苟,不懈努力,不因条件的艰苦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寓教于乐动手实践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宣讲小组特地带去了精心准备的黏土课。在宣讲小组成员郑祚修向孩子们展示了基本的捏制技巧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黏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捏鳄鱼的,有捏豌豆射手的,还有捏小树的。有一位小朋友捏了一朵玫瑰花送给老师,这让老师们感动不已,觉得自己的辛苦都值得。宣讲小组不仅准备了黏土课,还带去了别开生面的话剧课,在宣讲小组成员吕天娇的带领下,孩子们选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认真地背下自己的台词。小组成员们为了活跃话剧课的气氛,也都亲自扮演小动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课后孩子们纷纷对吕天娇竖起了大拇指,并亲切地称她“小鸭子老师”。通过话剧课,孩子们认识到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等人生哲理。我们相信,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课,孩子们一定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欢乐和知识。

捐赠红色书籍和体育用品

考虑到桥沟村的实际情况,在宣讲小组出发之前,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辅导员谢欢欣特地为桥沟村的徐特立图书室购置了一批新书,希望能通过书籍打开孩子们对大山外面世界的向往。其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展现了习总书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品质;“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又浩瀚无垠的童话世界;曹文轩的《草房子》给大家展示了世界级童话的艺术瑰宝。宣讲小组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带来了羽毛球和跳绳等运动器材,帮助大家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大家的身体素质。方山县桥沟村第一书记刘伟光说“感谢徐特立学院对桥沟村孩子们的帮助,这次宣讲小组不仅带来了丰富有趣的十九大课程,还送来了羽毛球,这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啊。”据悉,桥沟村徐特立图书室成立于2016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捐赠图书,供桥沟村孩子们免费借阅。

七月二十九日上午,本次赴方山宣讲活动正式结束了。虽然本次宣讲活动只有短短一周,但宣讲小组在全心全意为孩子们付出的过程中也收获良多。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落后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明白了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与教育扶贫的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高水平教育,是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宣讲小组用他们的微薄之力,让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的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新风。相信桥沟村的孩子们可以不负众望,向他们的小老师们学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早日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陈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