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洋
七月的蝉声已渐渐隐去,八月的秋虫开始用尽一生的精力在夜夜鸣秋。8月17日这一天,石楼县裴沟乡马家山村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也是这次回乡的马家山村23位大学生话脱贫、建家乡、谋未来的一次大集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如何从根本上斩断贫困,吕梁日报社扶贫工作队与马家山村党支部、村委共同组织了一场别样的座谈会,吕梁日报社领导以及吕梁日报社驻马家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任昱及扶贫队员惠爱宏、王耀、冯云平、王洋,裴沟乡政府乡长韦利军等一起参加座谈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精准扶贫扶志扶智,“阻击”贫困代际传递。
在座谈会还没有开始前,三三两两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说着、笑着,总有一种说不完的话语,有的许久没有回村里,拿起手机记录着马家山最美季节盛开的一花一草一木。
上午11点10分,会议正式开始,刚开始同学们的发言还很羞涩,总是浅浅而谈,放不开。“为了使广大莘莘学子热爱家乡实现人生理想,为了使广大村民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的生活,只有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更是马家山的希望。咱们就是一家人,你们大胆地说父母辛苦,大胆地谈家乡变化,论读书情怀,思人生之路,做优秀人才,展宏伟蓝图”。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任昱鼓励着他们。
温雅琴就读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11岁就离开马家山,这十几年来很少回到村里。现如今的她看到马家山变化这么大感到非常自豪。她说:“我一下车,看到村里的变化这么大,就拿出手机拍了一些照片保留起来,我想要看到它最终的样子,当然我也希望它是我想象的样子。”
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的薛贝贝含着眼泪说道:“虽然我们来自贫苦的小山村,家里条件不好,但是我从未埋怨,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我拼命地学习,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天地。我希望咱们村的孩子都能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改变人生。”她的发言感染了全场……
“以后的社会必定竞争残酷,我希望你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生你养你的家乡,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裴沟乡乡长韦利军说。
“我看到你们不为贫穷所压垮,反而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为你们感到骄傲,给你们点赞。”吕梁日报社领导希望各位大学生在求学道路上,志存高远、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做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好人;要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加强相互沟通交流,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在实践锻炼中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本领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满腔的热忱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父母,为马家山的发展集聚正能量。
座谈会上,吕梁日报社扶贫工作队还为参会的大学生赠送了《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执着的自己》《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等励志图书和水杯,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走好人生路,常怀感恩心。
“在失意时,要耐得住寂寞;在得意时,要经得住浮华,永远保持你的赤子之心,追寻你真正的幸福。希望同学们坚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坚持做一个干净的人,坚持做一个有爱的人,愿你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你们挥洒青春,德艺共荣,书写我们最美妙的诗篇,创造我们最美好的未来。”任昱说。
近年来,马家山村共有47名孩子通过自己的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因为贫穷,他们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学习;因为贫穷,他们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勇于奋斗;因为贫穷,使他们更加负有脱贫致富的责任,用知识改变贫穷……